9君王的預告(四)[1]


[1] 太26:36至46;可14:32至42;路22:39至46;約17:1至18:1

1) 為門徒祈禱(約17126

有解經家認為約翰福音十七章,是主耶穌以自己為大祭司,站在神和人的中間,為自己及屬神的子民獻上的禱告。主的禱告可分為三個主要的部分:第一,先為自己禱告(17:1至5)。第二,為門徒獻上禱告(17:6至19)。第三,為神家裡的成員代禱(17:20至26)。

為自己禱告(1715

世人喜歡虛浮的榮耀,想得著人的稱讚及抬舉,這都是屬於短暫虛浮的榮耀。主耶穌在此禱告,在短短五節的經文中,「榮耀」出現了好幾次。主不是求人世間而來的榮耀,乃是專一的榮耀父神,並且與父同享榮耀。

主本來的權柄(1723

主耶穌本擁有管理宇宙萬有的權柄(17:2),並且擁有賜下永生的權能(17:3)。留意主對「永生」的定義,「認識你獨一的真神,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,這就是永生。」這是對於「永生」一個極其獨特及簡單扼要的解釋。

已經榮耀了父(174

主表明父所交託的事,已經成就了,這是忠心管家的表現;並且在地上已榮耀了父神。基督在世上最大的職事,是要顯明父神(1:18),通過言與行,藉著在十架上的捨身流血,叫人認識天上極其榮耀的父神,這就是完成了祂的使命,把父該得的榮耀及稱讚歸給祂。

為門徒代禱(17619

忠於父所託(1768

基督對著神定意揀選的人,已把父的名向他們顯明(17:6);換句話說,主向這些蒙揀選的人作極有效的見證。此外,主把神所賜與祂的道,賜給屬神的人,藉此信徒認識基督是天上父神所差遣的(17:8)。主有效的引領人歸向父神。最後,主使屬神的子民領受了神的說話,並且願意遵守神的道(17:6,8)。

禱告的內容(17919

主耶穌為門徒獻上禱告,因為他們是屬於父的,也是屬於基督的,表明聖子與聖父,是同尊、同榮及同等的。基督的榮耀故然是源自父,為何主說從他們的身上得了榮耀呢(17:10)?在舊約時代,神與祂的子民同在,顯出祂的榮耀(出40:34至38)。在教會時代裡,聖靈高舉及榮耀聖子(約16:14),並且屬神的子民活在世上的主要目的,乃是要見證復活的基督(徒1:8),藉此榮耀主的名(弗1:12)。現今基督為十一個門徒禱告,有兩個重點:第一,求神保守他們(17:11)。第二,求神使他們成聖(17:17)。

保守門徒(171116

像聖父與聖子一樣

主求父保守門徒合而為一,像聖父與聖子一樣。世人喜歡結黨紛爭,但屬主的人絕不可以這樣,分黨分派,分裂神的家,這絕對不是神的旨意。這十一個初期教會的領袖,絕不可有任何紛爭及分裂;因此,主特意的求父保守他們,使他們同心,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(弗4:3)。

魔鬼的工作

此外,主求父神保守他們,護衛他們,因為魔鬼的工作實在厲害。猶大就成了被魔鬼利用的工具,成為了滅亡之子(17:12)。由於門徒不屬世界;故此,會遭受世人的苦待,但主把屬祂的喜樂賜下(17:13),讓他們有力量可勝過惡勢力。門徒在名義上、地位上,雖不屬這世界,但畢竟仍要住在世上,繼續為主作見證;因此,主為他們代求,使他們不受世上罪惡的影響。

聖潔生活(171719

真理叫人成聖,使人站在聖潔的地位上,不僅是地位的問題,乃是實際行事為人方面,要活出主的聖潔,過一個聖潔的生活。從主的禱告中,清楚看見一個重要的真理:若要勝過邪惡的生活,屬主的人需過一個分別為聖的生活。

為信徒代禱(172026

留意第二十節,主不再為那十一位門徒代禱了,現今轉到為那些因門徒的見證而接受真理的信徒代禱。主再次為信徒的合一代禱(17:21至23),可見合一的重要性。此外,主求父使這些人明白祂的愛,讓屬神的人明白神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,神愛信徒如同祂愛聖子一樣(17:23)。並且,求神保守這些人,不會離開這救恩,直至見主的面(17:24)。再者,求父讓信徒明白,父是怎樣愛子,並且這愛可存在他們的心中(17:26)。

2) 客西馬尼的禱告(太263646;可143242;路223946;約181

禱告的原因

主耶穌帶著十一位門徒,前往橄欖山上靠近一個名叫客西馬尼園的地方,這是主及眾門徒常到之處(路22:39)。主吩咐門徒要禱告,免得入了迷惑(路22:40)。於是便帶同彼得、雅各及約翰,前往客西馬尼園內,把心事告訴這幾位門徒。為何只告訴這幾個門徒,聖經沒有交待其原因。或許與這三人比較成熟有關。福音書把主當時的心情記下來,祂是「憂傷起來」「極其難過」(太26:37;可14:33)、「驚恐起來」「甚是憂傷,幾乎要死」(可14:33)。面對前面十字架的苦難,主憂傷、極其難過、驚恐,憂傷的苦況,叫祂十分難受。祂向三位門徒敞開內心世界,提醒他們要與祂一同儆醒(太26:38)。可悲的是,這三位門徒不但沒有儆醒禱告,甚至竟打了瞌睡(可14:37,40)。他們不但不能成為主的支持及鼓勵,反成了祂的重擔。

甚麼是「苦杯」?為何主耶穌要三次求父把「苦杯」取去呢?雖然至今仍沒有一個最妥善的解釋,但神學家及釋經家提供了最少有以下三種的解釋:

第一種解釋

「苦杯」是指著耶穌基督肉身的死亡而論的。這個講法有欠缺妥善的地方。耶穌基督在世上時,是神人結合在一體;簡單來說,普遍正統的神學家認為主的神性及人性絕不能分開。基於以上的定義,主沒有可能按著祂人性的軟弱,求父把十架所帶來肉身的苦楚除去。此外,主經常提及有關祂的受害(可10:33至34),加上表明祂必須完成這救贖的工作(可10:45;路19:10),顯示主對肉身的死亡,不是那麼的懼怕。因此,可見這論調是有不足及矛盾的地方。

第二種解釋

這種講法,認為主懼怕時機未到自己就要死了,以致不能完成這救贖的工作。故此,主在客西馬尼園中,求神保守,免得撒但在這園中治死祂。這派學者認為,撒但要對付主耶穌,在時機未成熟前把祂殺害。我們不會完全否定,在客西馬尼園中有魔鬼的工作,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鬼王沒有權取去主的生命,是主自己甘願捨去的(約10:17至18)。以上的講法,實在無法可接受。

第三種解釋

希伯來書第五章七節的記述,應是主在客西馬尼園禱告時補充性的描繪。這處的經文,說「因祂的虔誠,蒙了應允」。若「苦杯」是指肉身死亡的話,那麼主就不用死了。在聖經內,提及有兩種的死亡。第一種,是靈性的死亡。亞當、夏娃犯罪後,沒有即時在肉身上死亡(創2:17),神所指的死,乃是靈性的死亡。第二種,乃是肉身上的死亡。主耶穌三次求父把「苦杯」撤去,因為祂懼怕「靈性」及「肉身」的死亡。難怪主在十架上,大聲喊叫,「我的神,我的神,為甚麼離棄我?」(太27:45)靈性的死亡,意即與神隔絕,與祂斷絕相交的意思。對聖潔、完全沒有瑕疵的耶穌基督來說,簡直是苦不堪言,難以接受、極其難過的經歷。肉身的死亡,故然是痛苦,加上靈性的死亡,難怪主懇求父把這苦楚除掉!

禱告的次數

主三次向父神求告,懇求神把苦杯撤去。三次禱告的內容是一致的(太26:44)。從禱告的次數看,這苦杯所帶來的苦楚非常大,否則主斷不會這樣向父求。

禱告的迫切

即使父神差派天使到主的旁邊,加添祂的力量,基督仍然顯出極其傷痛,禱告之際,汗珠如大血點(路22:44),從路加醫生這個獨特的描寫來看,顯示主禱告時的迫切。

禱告的重點

在禱告裡主有很大的掙扎,求父把苦杯撤去,但在靈裡的鬥爭中,主願意放下自己的意思,完完全全順服及揀選父神的旨意。

門徒的軟弱

雅各、約翰、彼得為何不能儆醒禱告呢?路加交待了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,門徒是基於憂傷的緣故打了瞌睡(22:45),難道人憂傷便打瞌睡?他們獲知主快要受害,以致心靈極其傷痛。由於傷心過度,耗盡心力,使身心靈都極度疲倦,所以沒有精力能與主一同儆醒禱告。馬太及馬可則交待另一個原因,這三位門徒在心態上,是願意與主一同守望,但基於人肉體的限制,才軟弱失敗。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Twitter picture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