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君王的預告(一)[1]


[1] 太24:1至25:46

1) 門徒的問題(太2413

發問的原因

問題

希律於主後20年開始興建聖殿,於主後64年才完成這龐大的工程。有人談論聖殿,因為它是以美石及供物妝飾的(路21:5)。主耶穌聽見後,便承接說下去,預告日子將至,聖殿會被全然拆毀,沒有一塊石頭會留在別的石頭上(路21:6)。因此,門徒便追問下去,何時會發生這事呢(路21:7)?

背景

人只顧聖殿這建築物的宏偉及美麗,主卻預告這座建築物悲慘的收場。主以屬靈的眼光來看這座建築物存在的價值。在神的目光中,聖殿已失掉其屬靈實際,沒有存在價值了。路加福音的記述非常特別,在未談論聖殿將來的結局前,把窮寡婦用來養生的兩個小錢獻上的感人見證放進去,成為一個強烈的比較。由於聖殿已失去成為人民敬拜及事奉的中心,最終被神厭棄,但窮寡婦所作的,在人看是微不足道的小事,但卻被主所看重及記念。

發問的時間

這事件是發生於主後30年左右,主耶穌快要被掛在十架前的「受苦週」內。

發問的人物

當門徒聽見老師發表了這番驚人的言論後,都想知道聖殿被拆毀的時間性。馬可把四位門徒的名字記下來,他們就是彼得、雅各、約翰及安得烈(可13:3),他們暗暗的請教主耶穌,盼望更詳盡的了解整件事情。

問題的內容

若參考馬太福音,門徒所發問的問題中有兩個重點。第一,就是他們極其關注主「降臨」的時間性。第二,乃是世界終結時的徵兆。

「降臨」

「降臨」(原文編號3952),分別含有「在場」「到達」「來臨」「降臨」等意思。

「末」

「世界的末了」「末」字(原文編號4930)“sunteleia”,在希臘文含有「結局」的意思(太13:9,40,49;24:3;28:20;來9:26)。在猶太人的末世觀裡,含有兩個主要的時代。第一個時代,就是等候彌賽亞降臨的時代。第二個時代,乃是以色列得享神所應許之福的時代。

舊約的註解

參考撒迦利亞書對這方面的註解,發現當彌賽亞降臨及設立其國度之先,耶路撒冷會首先被圍攻(12:1至3;14:1至3)。接著聖城會被徹底的摧毀,並且大部分的居民會被殺害(13:8至9)。

針對以色列

這段有關末世的記載,是主要針對以色國而言的。在此並沒有提及任何有關「教會被提」(「信徒被提」)的經文。主耶穌在此講及選民末後的景況,卻沒有交待教會在末後日子裡的情況。若要了解教會何時被提,可參考哥林多前15:51至52及帖撒羅尼迦前4:13至17。

屬靈的教訓

主的回答

在主的回答中,把末世最重要的要點提醒門徒。在末後日子中,神的子民應「謹慎」(太24:4)及「儆醒」(太24:42,43;25:13;可13:34,35,37)。

「謹慎」

「謹慎」(原文編號991),字面的意思是「用肉眼觀察及分析」。可作暗喻,解作「用心靈眼睛來剖析」,意即「以思想來分辨」及「衡量」。「儆醒」字面的意思是「守望」“to watch”,即「小心」及「儆醒」。這兩組字眼帶出其總意,乃是提醒門徒要仔細分析末後日子的徵兆,免得被「假基督」迷惑(太24:23至24)。

2) 七年大災難(太24426

從門徒的問題中,帶出兩方面的重點。第一,就是災難的時間性;第二,乃是災難的徵兆。路加福音提到「外邦人的日期」,究竟是指人類歷史的甚麼時間呢?

尼布甲尼撒在公元前606至605年首次進攻猶大國,第二次於主前597年,第三次則在主前586年。根據但以理書第二及七章的記載,以色列國先後被瑪代波斯、希臘及羅馬管治。外邦人的日期將會在彌賽亞降臨時結束(但2:34,35,45),並且神以非人手所鑿的石頭粉碎世上所有的邦國。因此世上的邦國都會終結,主基督的國便正式開始,並且主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。

災難的前半

耶利米稱「七年大災難」為「雅各遭難的時候」(30:7),但以理卻把這七年分為兩半(但9:27)。當中所論及的徵兆,如「假基督」(24:5)及「打仗的風聲」(太24:6至7)與啟示錄六章的內容十分相似。騎白馬者(6:2),雖像基督的打扮(比較19:11至16),但第六章的騎白馬者竟奪去太平(6:4),並帶來饑荒(6:5至6),這絕對不是基督,乃是敵基督的象徵。

災難的後半

敵基督

根據啟示錄的記載,敵基督會在大災難的後半完全顯露出來(13章)。

以色列

在大災難的末後三年,以色列國將受很大的逼迫(但12:1;太24:15至20;啟12:13),並且許多人被殺害(亞13:8),還有許多人隨從敵基督(太24:10至12),唯有餘數才可得救(啟12:4;亞13:9)。

最慘痛的戰爭

哈米吉多頓大戰在最末後的階段爆發(啟16:16),是人類歷史最慘痛的戰爭。

3) 基督的再來(太242730

基督第二次的降臨,早在西番雅便有記載(1:14至17),先知稱它為「耶和華的大日」(1:14),「忿怒的日子」「急難困苦的日子」「荒廢淒涼的日子」「黑暗、幽冥、密雲、烏黑的日子」「吹角吶喊的日子」(1:15至16)。以上的內容與太24:27至30及啟示錄1:7的情景十分相似。這些徵兆出現後,耶穌基督便會降臨在橄欖山上(亞14:4)。

4) 再召選民(太2431

「選民」(太24:31)在此是指以色列人(出19:5至6),而不是有些解經家誤以為是基督徒。在災難期間以色列國被敵軍入侵,由於逃難之故,因此四散於列邦中。最後他們被召回國,應驗了申命記30:1至8的應許。

5) 基督的勸勉(太243251

主耶穌通過「無花果的比喻」(24:32至36),當無花果發樹枝長葉的時間,就顯示夏天快到了;同樣,藉著以上主所提及各樣徵兆,便知道末世近了。主又藉著挪亞方舟的歷史(24:36至39),提醒門徒要儆醒等候,絕不應以觀望的態度猜測主再來的日子,因為人絕對無法可知主再來的日子(24:40至41)。主的日子也像賊到來盜竊般,在沒有想到的時候,人子便回來了(24:43至44)。

6) 審判以色列(太25130

主藉「十童女」的比喻,提醒以色列人要作好準備(25:13),儆醒等待彌賽亞再次的降臨。以色列人在舊約裡被稱為「僕人」(賽44:1);在此,主藉「忠僕與惡僕」的比喻,教導選民要作一個「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」(25:21)。

7) 審判列國(太253146

在這段有關末世的預告中,主預告祂必審判世上的邦國。在大災難期,猶太人被逼迫,受著肉身的痛苦,有些更被下到監牢去(25:35至36;25:42至44)。主再來時把「綿羊」「山羊」分開(25:31至33)。主以「綿羊」為義人的表記,以「山羊」為惡人的代表。義人就是那些在大災難期接待及恩待猶太人的外邦人,惡人就是那些惡待選民的外邦人。在主再來時,主便以這兩類人怎樣對待神選民的態度,加以賞罰善惡。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Twitter picture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