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太27:31至66;可15:20至47;路23:26至49;約19:16下至42
1) 往各各他(太27:31至34;可15:20至33;路23:26至33;約19:16下至17)
古利奈人西門
古利奈是北非的一個地方,居住了大數的猶太人。西門是亞歷山大及魯孚的父親(可15:21)。或許西門是歸依猶太教的外邦人,適逢前往耶路撒冷過節(太27:31)。
誠然為人受苦
「各各他」
「各各他」是希伯來文(約19:17),意即希臘文的「髑髏地」,由於從遠望去,這地方好像人的頭骨,故此稱為「髑髏地」。
殘酷的死刑
十字架是十分殘酷的死刑,羅馬人是從迦太基人學回來的。羅馬人不會以這刑具對付其公民,乃是藉此刑罰奴隸及外族人。猶太人刑罰死囚的方法,是用石頭把罪犯處決。在歷史中有五類不同的十架來刑罰犯人,釘主耶穌的類別,稱之為「希臘式」(或稱“crux commissa”)。在釘十架前,會把犯人的衣服脫光,然後把衣服瓜分。行刑的人會首先把直樑打穩在地,然後把死囚的雙手以繩子捆著,隨後把釘子釘穿犯人的手腕。之後才把死囚掛在直樑上,再以釘子分開或一同把腳釘上。這殘酷的死刑,叫死囚慢慢受著痛苦才死亡,或許會維持兩至三天的時間。
誠然擔當我們的罪惡
被釘在十架前,兵丁給主耶穌送上「苦膽調和的酒」(太27:34),馬可則稱為「沒藥調和的酒」(可15:23)。有學者認為馬太是根據詩篇69:21的預言,故此稱之為「苦膽調和的酒」。沒藥是有止痛的功效,讓被釘十架的死囚可減少痛苦。主耶穌只嘗了一點的止痛劑,卻沒再繼續喝下去,祂揀選在清醒的狀態下接受十架的苦難,正如在舊約的預言,彌賽亞誠然擔當我們的罪惡(賽53:4)。
應為聖城哀哭(路23:28至31)
婦女為祂號咷痛哭
有許多百姓跟隨主前往刑場,其中有好些婦女為祂號咷痛哭。「號咷」(原文編號2875),意即「捶胸以表哀慟」。「痛哭」(原文編號2354),原文含有「悲痛」或「悲傷」的意思。
主耶穌的提醒
主耶穌看見婦女為祂哀慟的情景時,卻提醒她們不用為祂悲哀,卻要為聖城耶路撒冷哀哭,因為耶路撒冷將受刑罰,叫居民飽受戰火的痛苦。在以色列人中,能生養孩子是蒙福的表徵。日子將至,「不生育的」、「末曾懷胎的」、「末曾乳養嬰孩的」,主稱之為有福,可見這是反常的現象,卻要帶出將來的刑罰是何等可怕。這災難或許有兩重的意思。第一層的意思,是指到在主後七十年,羅馬人大舉攻擊聖城,引致饑荒,甚至出現吃人肉的事件。加上在短短數日內,死傷無數,是極其可怕的情景。第二個的意思,是指到猶太人把他們的彌賽亞王交給外邦人,如同把青綠的樹木燒毀;將來神的審判臨到反叛及敵擋主的世代中,好像把枯乾的樹木燒毀,那情景會更為可怕。
主與罪犯同列(路23:32至33;太27:38;可15:27;約19:18)
主耶穌被釘在十架上,分別在左邊及右邊,有兩個死囚與祂一同受刑。主耶穌與罪犯同列,應驗了以賽亞書的預言(53:9)。
2) 君王被釘死
前三小時(太27:35至44;可15:24至32;路23:34至43;約19:18至27)
衣物瓜分(太27:35;可15:24;約19:23至24)
兵丁把主耶穌的衣物,或許包括了頭巾、外衣、腰帶及涼鞋,分為四分。這些物品在價錢上是大同小異的。由於主的裡衣是沒有縫兒的,故此兵丁以抽簽的方法,奪取了主的裡衣,應驗了在舊約的預言(約19:23至24;詩22:18)。主耶穌在十架上,可能是一絲不掛,這是人世間極大的羞恥,何況是對這位住在高天之上的萬王之王呢!
被釘的時間(可15:25)
主耶穌是在巳初被釘在十架上的,「巳初」在原文是「第三小時」。猶太人以日出日落為計算時間的方法,約在早上六時,就是日早的時間。那麼主是在早上九時被掛在十架的。根據約翰福音19:14的記載,主耶穌是在「午正」被解到彼拉多處,接受這位巡撫的審查。和合本的譯法是不最準確的,因為學者假設約翰福音是採取了猶太人計算時間的方法。原文是「第六小時間」,若以羅馬人的時間計算法,極有可能主是在早上六時被彼拉多審詢的。之後主被兵丁譏諷及虐待,及至早上九時就被人釘在十架上。
被判的罪狀(太27:37;可15:26;路23:38;約19:19至22)
主耶穌被釘十架的罪狀,分別以三種語文,希伯來、羅馬及希臘文寫上「猶太人的王」。當大祭司看見這牌子後十分氣忿,並且向彼拉多提出抗議(約19:19至22)。彼拉多卻沒有理會他們,仍舊把牌子掛在十架上。主耶穌是彌賽亞,就是猶太人等待已久的王,他們卻棄絕祂,讓這位猶太人的王被掛在殘酷的十架上。
被路人譏諷(太27:39至40;可15:29;路23:35)
路經刑場的人,譏笑主耶穌,怎能有力量拆毀聖殿,並可在三天內把它重建,既然宣稱是神的兒子,為何不能救自己脫離十架的刑罰呢(參考約2:19)?
被兵丁譏諷(路23:36)
先前兵丁給主喝沒藥調和的酒,作為止痛之用。接著兵丁再讓主喝醋,正是雙重應驗了詩篇69:21的話。醋是指平價的酒。現今這些羅馬的軍兵,藉這行動再一次的奚落主耶穌。
被領袖譏諷(太27:41至43;可15:31至32)
宗教及民間的領袖,公開挑戰及戲弄主耶穌。第一,若祂曾施行神蹟救助別人,為何卻不能自救?第二,若是以色列的王,為何不能救自己脫離死刑呢?如果祂是神的兒子,為何神又不施以援手呢?
被強盜譏諷(太27:44;可15:32;路23:39至40)
強盜在旁邊聽見這群領袖這樣說話時(強盜是眾數),也隨口附和(太27:44)。稍後,其中一位的強盜可能內心有所醒覺,並且發現這位被釘十架的基督在十架上的表現,證明祂是毫無瑕疵,不應受到羅馬人所判定的刑罰;繼而責備那位不斷譏諷主的盜賊,並轉向主求祂的憐憫及記念(路23:39至42)。
在十架說話(路23:34;23:43;約19:25至27)
主被釘在十架頭三小時,分別說了三句話。第一句話,是「父阿、赦免他們.因為他們所作的、他們不曉得。」在十架上主赦免向祂救饒的死囚(23:43),也求神寬恕把祂處死的人(23:34)。第二句話,是「我實在告訴你、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裏了。」(23:43)顯出主耶穌有赦罪及應許人永生的能力。第三句,是「看你的母親。」(約19:27)第一句明顯是為敵擋祂的人求情的話。第二句則顯出主是滿有寬容大量的,這罪犯先前頂撞祂,但反過來求祂赦免時,主卻無條件的赦免這人的罪,並將永生賜給祂。這顯明主赦罪的大恩。第三句的話,看見主把馬利亞交給門徒看顧,藉此顯出對肉身母親的關懷,是何等無微不至。
後三小時(太27:45至50;可15:33至37;路23:44,46;約19:28至30)
遍地黑暗(太27:45;可15:33;路23:44至45)
「從午正到申初,遍地都黑暗了。」(太27:45)意即由中午至下午三時,全地都漆黑一遍。路加卻加上一句,「日頭變黑了」(路23:45)。為何遍地都黑暗了呢?是否因為一場風沙在該處颳起,還是由於密雲把太陽遮敝了,又或是基於日蝕呢?聖經沒有明顯的解釋。若參照幾處舊約聖經(賽5:25至30;摩8:9至10;彌3:5至7;番1:14至15),這應是與神審判罪惡一種特殊天象的預兆。世人所有的罪孽都歸在主耶穌身上(賽53:5至6;林後5:21),但這位背負世人罪孽的拯救者卻被以色列人全然的離棄(參考約翰1:29)。世人的罪使聖潔無瑕疵的主耶穌與父神分離,這不是人可以完全理解極其痛苦的情況。藉這現象向人顯示其痛苦及可怕的程度了。
所說的話(太27:46至49;可15:34至36;路23:46)
被掛在十架三小時後,主再說了另外的四句說話。
第四句話,分別記在馬太及馬可福音內。兩者的譯法卻略為不同;馬太的記載是,「以利、以利、拉馬撒巴各大尼.就是說、我的神、我的神、為甚麼離棄我。」而在馬可福音卻譯作,「以羅伊、以羅伊、拉馬撒巴各大尼.繙出來、就是我的神、我的神、為甚麼離棄我。」兩處的記述有差距,是因為馬太福音是亞蘭文及希伯來文混合的讀法,馬可福音則是亞蘭文的讀音。並且馬可還把它的意思翻譯出來,讓讀者更清楚其意義。這句話引自詩篇22:1。藉此看見主因背負世人的罪孽,被父神掩面不看,顯示與神分離是何等的痛苦。
「我渴了」(約19:28),是十架七言中的第五句話。經過幾小時上在十架上受著煎熬,加上失血過多,主便感覺非常口渴,為要應驗舊約的預言,便說出這句話(詩69:21)。
「成了」(約19:30),是主宣告得勝的凱歌,自亞當、夏娃至此,人類等待神救贖者的顯現,主不但按神計劃向世人顯現,並在十架成就了罪人期待已久的救恩。
「父阿、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裏」,是主在十架最後的一句話,臨斷氣時說出這話,好說明祂是自願將命傾倒的(約10:17至18)。此外,亦看見主耶穌對父神完全順服及信靠。讓我們看見信靠和順服,是彼此連繫的。正如聖詩說,「信靠順服,此外不能蒙福,若要得主裡喜樂,只要信靠順服。」
氣絕身亡(太27:50;可15:37)
當主在十架上呼喊,「以利、以利、拉馬撒巴各大尼.就是說、我的神、我的神、為甚麼離棄我。」群眾誤以為祂是向以利亞求助,故此才如此說話(太27:49)。主耶穌呼喊十架七言最末後的一句後,便氣絕而死。
死時的表徵(太27:51至56;可15:38至41;路23:45,47至49)
幔子的破裂(太27:51;可15:38;路23:45)
「殿裡的幔子」是指分隔聖所與至聖所之間的簾幕。聖殿內的幔子,是仿效昔日會幕內的擺設(出26:1至6)。昔日以色列人不可擅自進入至聖所,乃要藉著大祭司不斷為他們獻上祭物(來9:25至28),現今主耶穌獻上自己為祭,一次過成就了救贖的恩典,叫信靠祂的人可直達神的寶座(來10:19至20)。現今殿裡的幔子奇妙的裂開,說明藉著基督的犧牲,為世人敞開一條又新又活的路,靠祂的名,罪人可與神和好。
地大震動(太27:51)
主耶穌的死,使地大震動,甚至叫磐石也崩裂起來,也使一些聖徒的墳墓打開(太27:51,52)。
石頭崩裂(太27:51)
崩裂的不是細小的石塊,乃是磐石,看見主耶穌離世時帶來的威力。
聖徒復活(太27:52至53)
「初熟的果子」
當主斷氣時,在馬太福音內,記下一件獨特的事件。若參考新國際譯本的譯法,這些聖徒的墳墓被打開後,便立刻復活,到主耶穌從死裡復活後,便往聖城向多人顯現。中文聖經和合本、英王欽定本及新美國標準譯本卻有不同的意思,乃是指到聖徒的墳墓先被打開,及至主復活時,這些聖徒才復活過來,前往耶路撒冷向人顯現。這種譯法比較合理,因為主耶穌乃是信徒之「初熟的果子」(林前15:20),意即基督首先從死裡復活,以致信靠祂的人也可復活。藉此推斷,這些聖徒在主斷氣時,沒有即時復活,乃是等到主從死裡活過來後,才從墓穴出來。
聖徒的復活
這些聖徒的復活,不可能像一些解經家的講法,認為他們已得著榮耀的身體,如同主從死裡復活後,得著榮耀的身體一樣。主使拉撒路復活,他要再嘗死味,因為他的身體還要衰殘,不是榮耀的身軀。若拉撒路及這些聖徒是得著榮耀身體的話,相信在今天我們也可目睹他們的風釆。這些人可從死裡復活,要顯示主乃是賜人生命及叫人可從死裡復活、戰勝死亡的主宰。
人的反應(太27:54至56;可15:38至39;路23:47至49)
眾人的反應
當群眾看見這些天象的突變所帶來的威力後,看守主耶穌的人及一位百夫長,都十分害怕。百夫長竟稱主為「義人」(路23:47),在馬太及馬可福音的記載略有不同,他卻宣稱這人「真是神的兒子」。有學者認為羅馬的百夫長無法可確知「神的兒子」,因為羅馬人也以該撒為神聖。在羅馬人的銀幣上,刻上了這些字眼,「該撒提庇留,神聖該撒亞古士督之子」(參考可12:16)。羅馬人敬拜其君王,以該撒為神,這是他們的持守的觀念。故此,即使百夫長稱主為神的兒子,或許認為祂是個神人,換句話說,以祂為一位超凡脫俗的義人。
兵丁的反應
不但百夫長夫目睹這些奇異的事情發生,連同在現場作看守工作的兵士也目擊這些實況,因此他們也承認這人乃是神的兒子(太27:54)。
3) 君王被埋葬(太27:57至61;可15:42至47;路23:50至56;約19:31至42)
一位來自亞利馬太的人,他向彼拉多索取主耶穌的屍首,然後把祂好好的埋葬。亞利馬太的約瑟是一位尊貴的議士,意即公會裡一位重要的議員。他雖然作為公會的一位主要的成員,卻是主耶穌暗中的跟隨者(太27:57;約19:38)。在審詢的過程中,亞利馬太的約瑟也沒有附從公會惡毒的計謀(路23:50)。主耶穌被葬在財主約瑟的新墳墓裡(太27:60),應驗了以賽亞的話(53:9)。
4) 墳墓被封(太27:62至66)
看守的兵
由於祭司長及法利賽人知道主耶穌曾宣稱能從死裡復生,恐怕門徒會把祂的屍體偷走,藉此迷惑眾人,便前往彼拉多處,要求派人看守墓穴。「你們有看守的兵」,這是彼拉多簡短的回答。有學者認為,希臘文中,這是含有命令式的句語,絕對不是一句普通陳述性的說話。在此,看見彼拉多運用他的權柄,拒絕了猶太宗教領袖的要求,任憑他們自行處理。聖殿內有看守的人,把守聖殿的秩序及管理治安。現今彼拉多一概不理,叫猶太人自行派遣看守的人來把守墳墓。也有學者認為,「你們有看守的兵」,意即「與一位兵士同去」。猶太人既有聖殿的警察,其實不用到來求助於巡撫彼拉多,明顯他們是要求羅馬人從中協助。故此,彼拉多為了滿足領袖們的要求,便派兵丁看守墳墓(參考馬太28:11)。
把墓封好
猶太人的宗教領袖,帶同一位兵丁前往墳墓,把墓封好。通常羅馬人以繩子及蠟來封墓。若有人試圖把墓穴的大石滾開的話,一定會破壞這個封條。
五類十架的形狀





十架七言的時間性
前三小時:早上九時至中午十二時 | 後三小時:中午十二時至下午三時 | ||
父阿、赦免他們.因為他們所作的、他們不曉得。 | 路23:34 | 以利、以利、拉馬撒巴各大尼.就是說、我的神、我的神、為甚麼離棄我。以羅伊、以羅伊、拉馬撒巴各大尼.繙出來、就是我的神、我的神、為甚麼離棄我。 | 太27:46;可15:34 |
我實在告訴你、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裏了。 | 路23:43 | 我渴了。 | 約19:28 |
看你的母親。 | 約19:27 | 成了 | 約19:30 |
父阿、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裏。 | 路23:46 |
十架七言舊約的根源
福音書 | 次序 | 舊約根據 |
路23:34 | 一 | 賽53:12 |
路23:43 | 二 | 賽53:10,11 |
約19:27 | 三 | 出20:12;參考可7:10至13 |
太27:46;可15:34 | 四 | 詩22:1 |
約19:28 | 五 | 詩69:21 |
約19:30 | 六 | 詩22:31 |
路23:46 | 七 | 詩31:5 |
十架七言的分析
基督的憐愛 | (一)為敵人祈禱(二)對罪人的應許(三)對跟隨者的供養 | 路23:34路23:43約19:27 |
基督的憂傷 | (四)精神上的痛苦(五)肉體上的痛苦 | 太27:46;可15:34約19:28 |
基督的得勝 | (六)成就了救贖恩典而帶來的滿足(七)就快歸回天父處所帶來的滿足 | 約19:30 路23:46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