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約8:21至10:21;路11:14至36
1) 質疑主的身份(約8:21至59)
約翰福音 8:21至59 |
21耶穌又對他們說:“我要去了,你們要找我,並且你們要死在罪中;我所去的地方,你們不能到。”22猶太人說:“他說‘我所去的地方,你們不能到’,難道他要自盡嗎?”23耶穌對他們說:“你們是從下頭來的,我是從上頭來的;你們是屬這世界的,我不是屬這世界的。24所以我對你們說,你們要死在罪中;你們若不信我是基督,必要死在罪中。”25他們就問他說:“你是誰?”耶穌對他們說:“就是我從起初所告訴你們的。26我有許多事講論你們,判斷你們;但那差我來的是真的,我在他那裡所聽見的,我就傳給世人。”27他們不明白耶穌是指著父說的。28所以耶穌說:“你們舉起人子以後,必知道我是基督,並且知道我沒有一件事是憑著自己做的。我說這些話,乃是照著父所教訓我的。29那差我來的,是與我同在;他沒有撇下我獨自在這裡,因為我常做他所喜悅的事。”30耶穌說這話的時候,就有許多人信他。31耶穌對信他的猶太人說:“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,就真是我的門徒。32你們必曉得真理,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。”33他們回答說:“我們是亞伯拉罕的後裔,從來沒有作過誰的奴僕,你怎麼說‘你們必得以自由’呢?”34耶穌回答說:“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:所有犯罪的,就是罪的奴僕。35奴僕不能永遠住在家裡,兒子是永遠住在家。36所以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,你們就真自由了。37我知道你們是亞伯拉罕的子孫,你們卻想要殺我,因為你們心裡容不下我的道。38我所說的,是在我父那裡看見的;你們所行的,是在你們的父那裡聽見的。”39他們說:“我們的父就是亞伯拉罕。”耶穌說:“你們若是亞伯拉罕的兒子,就必行亞伯拉罕所行的事。40我將在神那裡所聽見的真理告訴了你們,現在你們卻想要殺我!這不是亞伯拉罕所行的事,41你們是行你們父所行的事。”他們說:“我們不是從淫亂生的,我們只有一位父,就是神。”42耶穌說:“倘若神是你們的父,你們就必愛我,因為我本是出於神,也是從神而來,並不是由著自己來,乃是他差我來。43你們為甚麼不明白我的話呢?無非是因你們不能聽我的道。44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,你們父的私慾,你們偏要行。他從起初是殺人的,不守真理,因他心裡沒有真理;他說謊是出於自己,因他本來是說謊的,也是說謊之人的父。45我將真理告訴你們,你們就因此不信我。46你們中間誰能指證我有罪呢?我既然將真理告訴你們,為甚麼不信我呢?47出於神的,必聽神的話;你們不聽,因為你們不是出於神。”48猶太人回答說:“我們說你是撒馬利亞人,並且是鬼附著的,這話豈不正對嗎?”49耶穌說:“我不是鬼附著的,我尊敬我的父,你們倒輕慢我。50我不求自己的榮耀,有一位為我求榮耀、定是非的。51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:人若遵守我的道,就永遠不見死。”52猶太人對他說:“現在我們知道你是鬼附著的。亞伯拉罕死了,眾先知也死了,你還說‘人若遵守我的道,就永遠不嘗死味’。53難道你比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還大嗎?他死了,眾先知也死了!你將自己當作甚麼人呢?”54耶穌回答說:“我若榮耀自己,我的榮耀就算不得甚麼;榮耀我的乃是我的父,就是你們所說是你們的神。55你們未曾認識他,我卻認識他。我若說不認識他,我就是說謊的,像你們一樣;但我認識他,也遵守他的道。56你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歡歡喜喜地仰望我的日子,既看見了,就快樂。”57猶太人說:“你還沒有五十歲,豈見過亞伯拉罕呢?”58耶穌說:“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:還沒有亞伯拉罕就有了我。”59於是他們拿石頭要打他,耶穌卻躲藏,從殿裡出去了。 |
淫婦
在約翰福音第八章內發生了一連串事件,首先有文士及法利賽人把一個行淫時被拿的婦人帶到主的面前,目的是要試探基督,為要找著告祂的把柄(8:5至6)。主臨危不亂,應變的手法十分機警及冷靜,藉著一句話:「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、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他.」使會眾知罪,讓他們不再只注視人家的過犯,也想起自己的罪來,叫人認識自己的本相。
主的宣告
接著主便宣告自己是世界的光(8:12),這樣的言論叫法利賽人甚為不滿,使宗教領袖及百姓有很大的反應,加上他們質疑主真正的身份,便說出以下的一翻話:「你是為自己作見證.你的見證不真。」(8:13)「你的父在那裏。」(8:19)「他說我所去的地方、你們不能到、難道他要自盡麼。」(8:22)「你是誰。」(8:25)「我們的父就是亞伯拉罕。」(8:39)「我們說你是撒瑪利亞人、並且是鬼附著的、這話豈不正對麼。」(8:48)「現在我們知道你是鬼附著的。」(8:52)「難道你比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還大麼。他死了、眾先知也死了.你將自己當作甚麼人呢。」(8:53)「你還沒有五十歲、豈見過亞伯拉罕呢。」(8:57)
在整個被質疑的過程中,主對群眾有以下的一些啟示:
祂是真光(8:12)
祂就是普世的光,讓人離開黑暗得著生命。
祂的見證人(8:14至19)
父神就是祂的見證人,連同自己在內,有兩個合法的見證人,滿足了律法基本的要求(8:17)。
祂是基督(8:23至29)
猶太人質疑主真正的身份,主沒有隱瞞事實,表明祂就是(基督)。
教訓之源(8:28至29)
主表明祂的教訓源自父神,因為祂常作父所喜悅的事。
何謂真門徒(8:31至32)
真正的門徒會「遵行主道」(8:31),也「曉得真理」,並且會「得享自由」(8:32)。
何謂奴僕(8:36)
猶太人聽見主說真理能使他們自由時,便認為主是指他們沒有自由,是別人的奴僕;故此,極力反對自己是任何人的奴僕。主直接指出他們乃是罪的奴僕(8:34),因為兒子與奴僕是有分別的(8:35)。主顯示他們沒有自由,唯有祂才叫他們得著自由(8:36)。
誰的子孫(8:37至40)
究竟這群猶太人是誰的子孫呢?猶太人強調自己乃是亞伯拉罕的子孫,但主卻反過來說,若他們自認是亞伯拉罕的子孫,必定會行亞伯拉罕所行的事(8:40)。他們也不是神的兒女,因為他們不愛基督(8:42)。藉此證明他們乃是魔鬼的兒女(8:44)。猶太人與主對話的過程中,各人反應不一,有的否定祂的見證(8:13),有些譏諷祂(8:22),有些追查祂真正的身份(8:25),有些辯駁爭論(8:39,41下),有人出言毀謗(8:48),也有人想拿石頭打祂(8:59);但也有一些表示願意相信主的(8:30)。
2) 質疑主能否治瞎眼(約9:1至41)
門徒的問題
門徒遇見一位生來瞎眼的人,便引發他們思想苦難與罪惡的問題。究竟是誰犯罪呢?是瞎子犯罪嗎?或是父母犯罪,以致苦難臨到這人的身上呢?
基督的回答
從主的回答裡,表明這人的苦難,不是由於罪惡(9:3上),乃是有神的美意在其中(9:3下)。主表示要把握機會作工(9:4),再於宣告祂就是「世上的光」(9:5),意即通過神蹟醫治瞎子,顯明祂的言論是千真萬確的。
基督的醫治(9:6至7)
主醫治的方法十分特別,乃是用唾沫及泥塗在瞎子的眼睛上,並且吩咐他前往西羅亞池裡去洗。瞎子蒙醫治是基於主的言與行,也是由於他對主存著莫大的信心。
群眾的反應(9:7至13)
看見神蹟的人反應不一,有人顯得非常詫異(9:8),也有人不大相信(9:9)。於是有人領瞎子去見法利賽人(9:13),或許有以下三個原因:向宗教領袖求證、詢問意見或打算指控主。
瞎子被查問
瞎子有兩次被法利賽人查問(9:14至23;9:24至34),在兩次被追問中,連瞎子也希奇為何法利賽人竟然不信(9:25)。最後,宗教領袖更向瞎子施加壓力(9:24),把他責備後(9:34),更把他趕走(9:34)。
3) 質疑主為好牧人(約10:1至21)
講論的背景
這是主耶穌在約翰福音內,最後一次公開的講論。在舊約,神常常以牧人及羊群來解釋祂與以色列人的關係(詩23:1;80:1;賽40:11)。
講論的內容
在這講論中,主表明誰是真正屬乎祂的羊(信徒)應有的特徵,並且表明一個好牧羊人需要具備的條件。耶穌基督就是這位好牧人了。
羊應有的特徵
認識牧人的聲音(10:3,5)。
跟隨牧人(10:4,5)。
聽從牧人(10:8)。
好牧人的本質
認識羊群(10:3)。
領導羊群(10:4)。
拯救羊群(10:9,10)。
賜下豐盛(10:10)。
供應羊群(10:9)。
為羊捨命(10:15)。
遵從父神(10:18)。
眾人的反應
眾人聽了主的宣告後有不同的反應(10:19至21),因此起了爭論。有些人認為主是瘋子,並且祂是被鬼附的,所以不應理睬祂;某些人從主的言論中發現祂實在有理,並且因為曾看見主使瞎子痊癒,故此認為這不是出自瘋子或被鬼附者的言論。
4) 質疑主趕鬼的能力(路11:14至36)
眾人的反應(11:14至16)
被鬼附的人
主耶穌醫治了一位被鬼附以致不能說話的人。根據福音書的記載,邪靈能使人患上各類的病,如彎腰了(路13:10至17)、又瞎又啞(太12:22)、神經失常(路8:26至36)、啞吧(太9:22,23)及使人有自殺傾向等(可9:22)。
眾人的反應
當眾人看見主行神蹟時都十分希奇(11:14),但有些人竟故說八道,認為主是靠鬼王別西卜的能力趕鬼的(11:15)。「別西卜」意即「巴力」或「蒼蠅之主」,是昔日非利士人所敬奉的神明(王下1:2,3,6,16)。此外,有些人即時求主施行從天上而來的神蹟(11:16),乃是為了試探主,在他們骨子裡是存著不信的惡心的。
基督的答辯(11:17至26)
主耶穌通過三方面證明自己不是靠鬼王的力量趕鬼:
不合邏輯的
撒但以自己的力量勝過自己,是不合邏輯的,也是難以理解的(11:17至18)。
普遍人的見解
在以色列地,普遍人承認「驅魔人」的力量是源自神的,為何現今主趕鬼,眾人卻判定祂的力量是來自邪靈的呢(11:19至20)?
能剋制邪靈
若主能趕鬼,那麼祂的力量一定比鬼大才能剋制邪靈,通過這簡單的比方,主向這群敵視祂的人作了一個很明確的剖悉(11:21至22)。通過三個比方證明自己不是靠鬼王的勢力趕鬼之後,主接著再說一個比喻,就是一個人身上的污鬼被趕逐後,若再一次被鬼附上的話,情況一定會更嚴重,因為先前的鬼會帶了比自己更兇惡的七隻來(路11:24至26)。這個比喻與先前所說的有甚麼相關呢?或許解經家有不同的見解,從上文下理,一般注重字面解經及保守的學者有以下兩種的解法:第一,通過這比喻,主耶穌可能是指這個被鬼附的人,若蒙潔淨後再被污鬼附身的話,他的光景一定會更悽涼。藉著這神蹟,這人會歸向基督,承認祂就是彌賽亞,但假使這人離棄主的話,他的遭遇會更可怕。第二,或許主耶穌是指那些接受了施浸約翰悔改歸回真理的人。他們得了潔淨後,應靜心等待神為猶太人預備的彌賽亞,但假若他們不願歸向救主基督,施浸約翰的工作便盡是圖然,這些人末後的光景會更可悲。
婦人的反應(11:27至28)
有一個婦人聽見主的宣告時,便大聲說,「懷你胎的和乳養你的有福了。」主的回答卻是聽神話語並遵行者才是一個蒙福的人。
基督的總結(11:29至36)
在這事件中,主再次表示除了約拿的神蹟外,意思是指祂從死裡復活的神蹟(路11:29至30),主這番言論在較早之前已發表過了(太12:22至50;可3:20至35)。猶太人存著不信的惡心求神蹟,質疑主施行神蹟的能力,現今主再次否定他們求神蹟的要求,表明祂從死裡復活是這世代最大的神蹟,也是證明祂是神為猶太人及外邦人所預備的彌賽亞之神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