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太4:17至25;可1:15至39;路4:14至15;路4:31至5:11
1) 傳道的權柄(太4:17;可1:15;路4:14至15)
馬太福音 | 馬可福音 | 路加福音 |
17從那時候,耶穌就傳起道來,說:“天國近了,你們應當悔改!” | 15說:“日期滿了,神的國近了!你們當悔改,信福音!” | 15他在各會堂裡教訓人,眾人都稱讚他。 |
傳道的地點(路4:14至15)
主耶穌在各會堂裡傳道,是祂初期傳道的策略。會堂是猶太人宗教及社交的中心,或許也是有心認識真理者常聚集的地方。若我們要向同胞傳福音時,可否參考這模式,進到華人最密集及經常溜連的地方為主作見證呢?
傳道的時間(可1:14)
施浸約翰被拉進監牢後,主耶穌便開始祂的工作。值得我們留意的,是約翰為主的先鋒,為主鋪排事奉的道路。現今施浸約翰的工作已完成,主便承接他作工的果效,繼續履行祂的任命。
傳道的權柄(路4:14)
主傳道的權柄不是來自人世間的,乃是源自天上。基督在世上完全遵行父神的旨意,勝過魔鬼的誘惑,是一位毫無瑕疪的得勝者;並且主遵照神的意思執行各樣的事,是一位完全順服者。由此讓我們看見主傳道的屬靈權柄是源自聖靈的。
傳道的方式(可1:14;路4:15)
「宣傳」(原文編號2784),含有宣佈、宣告的意思(kerusso)。傳道是把神的話語宣告出來,意即不可傳揚自己,乃是宣告神所啟示的話語。主耶穌另一傳道的方式,是「教訓人」,有英文譯本翻作「教導」(taught),希臘文(原文編號1321)則含有指示、指引的意思(didasko)。甚麼是傳道呢?作為傳福音的使者,我們要指示罪人應走的路。
傳道的內容
神的審判將至
主耶穌傳道時,所用的詞彙是「天國近了」及「應當悔改」(太4:17;3:2),與施浸約翰經常的用詞是一致的。約翰及主皆提醒百姓神的審判將至,應趕快悔改歸向真神。神的福音至今一直沒有變更,或許世人把神的話曲解,但作為神的僕人及使女,要按著正意分解主的話,把古舊的福音傳揚。
神的好消息
「福音」(原文編號2098),原文是「好消息」。福音是源自神的,神樂意把人從罪惡中救拔出來,使罪得赦,並且可獲永遠的生命,這是好消息。
傳道的目的(可1:15)
主耶穌傳道有兩個主要的目的,乃是提醒聽眾必須悔改,並且相信神的福音。作為傳道者,一生一世也要認定這是他傳道的指標。
傳道的結果(路4:15)
主耶穌起來傳道,眾人都稱讚祂,這是主耶穌初期傳道時群眾的反應,但在日後的日子中,多人起來譏諷及反對。讓我們認定,無論在怎樣的境遇裡,或有人稱讚,或有人反對,無論得時不得時,總要傳揚神的話。
2) 趕鬼的權柄(可1:21至28;路4:31至37)
馬可福音 | 路加福音 |
21到了迦百農,耶穌就在安息日進了會堂教訓人。22眾人很希奇他的教訓,因為他教訓他們,正像有權柄的人,不像文士。23在會堂裡,有一個人被污鬼附著。他喊叫說:24“拿撒勒人耶穌,我們與你有甚麼相干,你來滅我們嗎?我知道你是誰,乃是神的聖者!”25耶穌責備他說:“不要做聲,從這人身上出來吧!”26污鬼叫那人抽了一陣風,大聲喊叫,就出來了。27眾人都驚訝,以致彼此對問說:“這是甚麼事?是個新道理啊!他用權柄吩咐污鬼,連污鬼也聽從了他。”28耶穌的名聲就傳遍了加利利的四方。 | 31耶穌下到迦百農,就是加利利的一座城,在安息日教訓眾人。32他們很希奇他的教訓,因為他的話裡有權柄。33在會堂裡有一個人,被污鬼的精氣附著,大聲喊叫說:34“唉!拿撒勒的耶穌,我們與你有甚麼相干?你來滅我們嗎?我知道你是誰,乃是神的聖者﹗”35耶穌責備他說:“不要做聲,從這人身上出來吧!”鬼把那人摔倒在眾人中間,就出來了,卻也沒有害他。36眾人都驚訝,彼此對問說:“這是甚麼道理呢?因為他用權柄能力吩咐污鬼,污鬼就出來。”37於是耶穌的名聲傳遍了周圍地方。38耶穌出了會堂,進了西門的家。西門的岳母害熱病甚重,有人為她求耶穌。 |
昔日背景
猶太人只允准有資格的人在會堂裡讀經及解釋聖經,但通常只有拉比執行這方面的服事。主耶穌在會堂裡教訓人,可見祂被會堂認可,因此才能在其中教導人。
顯出權柄
基督與文士
主的教訓顯出與文士有很大的差異,文士的言論是沒有權柄的,但主的話語帶有能力(路4:32)。用現今教會常用的術語,主的話語有屬靈能力,通過主的教導,人家看出主的柄權。
污鬼的精氣
為何被「污鬼的精氣」(意即被邪靈)附著的人會起來替主耶穌作見證,稱主為「神的聖者」呢?其實邪靈不是替主說話,他這樣作有三個主要的原因:第一,他起來說話,是為要「擾亂聚會」,因為當時聽眾對主的教訓產生了正面的回應。第二,從「我們與你有甚麼相干,你來滅我們麼?」表明他是「不服權柄」。最後,從他所說的話中,含有「挑戰基督」極重的意味,表明魔鬼及其差役自古至今均不服神的權柄。
趕鬼的方式
猶太人趕鬼的方式與主的方式極不相同,他們乃以咒話(incantation)趕鬼。主趕鬼的方法十分簡單,祂首先責備邪靈,然後便吩咐鬼出來。路加福音說:「祂用權柄能力吩咐污鬼,污鬼就出來。」污鬼不可抗拒主耶穌的命令,顯出主乃是靈界的主宰。
3) 統管大自然的權柄(太4:18至22;可1:16至20;路5:1至11)
馬太福音 | 馬可福音 | 路加福音 |
18耶穌在加利利海邊行走,看見弟兄二人,就是那稱呼彼得的西門和他兄弟安得烈,在海裡撒網;他們本是打魚的。19耶穌對他們說:“來,跟從我!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。”20他們就立刻捨了網,跟從了他。21從那裡往前走,又看見弟兄二人,就是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他兄弟約翰,同他們的父親西庇太在船上補網,耶穌就招呼他們。22他們立刻捨了船,別了父親,跟從了耶穌。 | 16耶穌順著加利利的海邊走,看見西門和西門的兄弟安得烈在海裡撒網,他們本是打魚的。17耶穌對他們說:“來跟從我!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。”18他們就立刻捨了網,跟從了他。19耶穌稍往前走,又見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在船上補網。20耶穌隨即招呼他們,他們就把父親西庇太和雇工人留在船上,跟從耶穌去了。 | 1耶穌站在革尼撒勒湖邊,眾人擁擠他,要聽神的道。2他見有兩隻船灣在湖邊,打魚的人卻離開船洗網去了。3有一隻船是西門的,耶穌就上去,請他把船撐開,稍微離岸,就坐下,從船上教訓眾人。4講完了,對西門說:“把船開到水深之處,下網打魚。”5西門說:“夫子,我們整夜勞力,並沒有打著甚麼。但依從你的話,我就下網。”6他們下了網,就圈住許多魚,網險些裂開,7便招呼那隻船上的同伴來幫助。他們就來把魚裝滿了兩隻船,甚至船要沉下去。8西門彼得看見,就俯伏在耶穌膝前,說:“主啊,離開我,我是個罪人!”9他和一切同在的人都驚訝這一網所打的魚。10他的夥伴西庇太的兒子雅各、約翰,也是這樣。耶穌對西門說:“不要怕!從今以後,你要得人了。”11他們把兩隻船攏了岸,就撇下所有的,跟從了耶穌。 |
不同意見
贊成馬太、馬可、路加記述同一事件:在眾聖經學者中,有解經家認為三本福音書的作者是以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的事件,因為當中有相似的地方。
反對馬太、馬可、路加記述同一事件:反對可有四個主要的原因:
第一,馬太及馬可的作者皆沒有提及有關打魚;
第二,主出現時,馬太記載彼得與安得烈正在撒網,而根據路加的記述,他們正在洗網;
第三,正如馬太的記錄,主在加利利傳道之先已呼召了這四位使徒(就是馬可福音一章第二十一至三十九節所記的神蹟之前),在參照路加福音四章第三十一至四十二節下,發現主耶穌的呼召使徒,是在施行神蹟之後,並且參考路加五章第一節,眾多的人擁來聽主的話,似乎暗示主的名已被傳開,不像祂是初出道的傳道人;
第四,根據路加的記載,主所呼召使徒的名單,與馬太及馬可的人選略有不同。
當時背景
湖的別名
「革尼撒勒湖」是古時的名稱(希臘文);由於位於加利利省內,故此別名「加利利海」(馬太4:18);此外,提庇哩亞城位於它的海岸線上(約翰21:1),所以又稱為「提庇哩亞海」;在猶太人的歷史中,這湖曾被稱為「基尼烈湖」(民34:11)。
打魚常識
猶太人捕魚有以下四種方法:(一)釣勾的方法(太17:27);(二)手網的方法《原文編號293》(太4:18);囊網的方法《原文編號1350》(太4:21;路5:2);曳網《原文編號4522》的方法(太13:47)。
彼得的打魚常識
在主叫彼得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之前,彼得已整夜努力,卻沒有任何收獲(路5:5)。主這樣的吩咐,其實是直接挑戰彼得的打魚常識,因為漁夫普遍在晚上捕魚,由於在黑夜裡,魚群會游在水淺的地方,當太陽再次從東面升起時,便會游往深海去。
事件次序
馬可的記述
根據馬可的記述,西庇太的兩個兒子,雅各及約翰均協助父親作捕魚的工作,他們父親的旗下有雇工(可1:20),有學者認為西庇太擁有龐大的捕魚的隊伍。當主的呼召臨到兩人時,立刻有所回應,離開父親及工作,看見他們實在有擺上的心。弟兄姊妹,若你擁有家族的生意,而主的呼召臨到你身上時,你願意起來回應嗎?
事件的經過
在較早的時間,主耶穌呼召四位的使徒(太4:18至22;可1:16至20),彼得及使徒們也曾隨主前往迦拿的婚筵(約2:2),但期間彼得再次重操故業(路5:5)。因此,主再藉著神蹟,顯出祂就是管理一切的主宰,使他再一次降服。
顯出權柄
彼得遵照主的吩咐,由於所網的魚極多,便求助另一條船的同伴,魚盛滿兩條船,險些兒船也要沉下去(路5:7)。主雖不是漁夫,卻使彼得有極豐富的魚獲,讓彼得認識祂乃是統管大自然的主宰。並且在這事件中,彼得更進深認識自己真正的本相,乃是個罪人(路5:8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