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君王的印證[1]


[1] 約1:35至51;約2:1至11;約2:13至22;3:22至36

研究福音書的學者,認為在主的生平中,有些事件是特意記下的,為要向讀者表明主耶穌乃是神所立的君王。以下特選四件主要的事例:

1) 被門徒接納(約13551

被施浸約翰的兩個門徒接納(13542

在這段經文內,出現了三個括號(1:38,41,42),括號裡的內容是註解,因為約翰福音是寫給外邦人的,所以在猶太人的慣常用語上有所解釋。

計算時間的方式

有學者認為,在時間方面,馬太、馬可及路加福音是採用猶太人計算時間的方式,而約翰福音則以羅馬人計算時間的方法。參照約翰福音四處有關時間的經文(1:39;4:6;4:52;19:14),頭三處的經文,以猶太或羅馬人計算時間的方法,皆沒有甚麼矛盾或衝突,但最後一處與馬可福音十五章二十五節對比下,以羅馬人計算時間的方式,才沒有引致矛盾。若作者在約翰福音是運用同一計算時間的方法,那麼這處(1:39)應是指早上十時。

猶太人的方式

猶太人以日落至日出為一天,當中分為八個不同的更次。

現代時間猶太人時間宗教生活
晚間晚間晚間
晚上六時至九時日落為第一更開始,這段時間稱之為亥初。 
晚上九時至十二時第二更稱為半夜。 
午夜至凌晨三時第三更為第一次雞啼。 
凌晨三時至早上六時第四更為日出的時間。 
白晝白晝白晝
早上六時至九時第一更為巳初。第一次祈禱,獻早祭的時間。
早上九時至中午十二時第二更為午正。第二次禱告的時間。
中午至下午三時第三更為申初。第三次禱告的時間。
下午三時至六時日落為第四更。 

約翰的介紹(13536

若不是施浸約翰向他的門生介紹耶穌就是神的羔羊,這兩位門徒絕不會認識祂就是基督。讓自己的門徒跟隨別人,施浸約翰這樣作,真不簡單,但他忠於神所託,為主耶穌修直道路,使人可更容易認識主;約翰忠於他的職事,正如他所作的見證:「祂必興旺,我必衰微。」(約3:30)。

門徒的回應(13742

原因不明

聖經沒有交待為何施浸約翰的兩位門徒立刻跟從了主,但相信這是與約翰的為人有關,這位神僕平日一定十分忠誠,並沒有絲毫的虛假,這樣才贏得兩位學徒的信任。此外,也看出這兩位門徒極其聽命。

安得烈

「申正」(1:39):希伯來人的下午四時;羅馬人的上午十時。這處應是指上午十時。及後兩位門徒與主同住了一個晚上,於是其中一位門徒,就是安得烈,便去找他的兄弟彼得,告訴他哥哥已找到彌賽亞了(「遇見」同樣可譯作「找到」)。相信與主同住一起,從主的言行舉止發現祂與世上的宗教老師很不相同,祂真是以色列人期待已久的彌賽亞。「安得烈」,意即「有男子氣質」(Manly)、「剛毅的」。在約翰福音內,記載了他三次引領人到主耶穌的面前。第一次,他領哥哥彼得到主的腳前。第二次,他帶領一位孩童到主的跟前,讓主施行五餅二魚的神蹟(6:8至9)。第三次,引導外邦人前往認識基督(12:20至22)。讓我們從安得烈的身上學習,在初信時已熱心為主作見證,一生引領人來認識主。

彼得

主耶穌一看見彼得,便稱他為約翰的兒子西門(第四十二節),並替他起名為「磯法」。「磯法」是亞蘭文,是閃族的語系,與迦勒底及敘利亞文有緊密的關係。「彼得」,是希臘文,與「磯法」有同樣的意思,乃是碎石或小石的意思。而「西門」是希臘文,為「聽見」的意思,乃是希伯來文「西緬」的譯音(創29:33)。

腓力接納(14345

遇見的意思

主耶穌遇見腓力,「遇見」(原文編號2147),可譯作「找到」(1:41出現兩次,43,45出現兩次),與「找著」(1:41)是同一字眼。看見主耶穌主動尋找腓力,正如主親口說,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(太18:11;路19:10)。

即時的反應

腓力即時的反應是去找拿但業,向他作見證,已找到摩西律法及先知書所預言的基督,祂就是約瑟的兒子耶穌,為要領拿但業歸主。

被拿但業接納(14649

巴多羅買

根據學者的研究,一般認為拿但業就是十二使徒之一的巴多羅買。這是基於以下幾個主要原因:第一,他被列在使徒中(21:2);第二,其它三本福音書均沒提及拿但業,而約翰福音卻沒有提及巴多羅買;第三,巴多羅買是含有多買兒子的意思;最後,許多使徒也有別名,拿但業有別名,也不足為怪。

拿撒勒城

拿撒勒城旁是羅馬人駐軍的地點,加上城中有不少的娼妓聚居,使別人十分歧視拿撒勒城中的居民。起初拿但業也不接受腓力的見證,認為拿撒勒沒有出甚麼好的來,這含有藐視或輕視的意味。但主卻稱讚他,說他是個真以色列人,並且表示腓力還未與他相遇,已看見他在無花果樹下。拿但業因主的能力,降服在祂的跟前。有學者推考,認為拿但業之所以那麼詫異,並由拒絕腓力的見證轉到毫無保留的相信主為彌賽亞,是基於主對他剛才所思想過的事情瞭如指掌。聖經學者認為主正是啟示祂天梯的原因(1:50至51),拿但業在無花果樹下思想有關雅各夢見天梯的歷史片段,因此,他才有那麼大的反應。

基督的應許(15051

在但以理時代,猶太人已稱彌賽亞為「人子」。昔日雅各夢見天梯(創28章),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去下來。現今主明說祂就是那天梯,唯有藉這天梯,人才可通往父那裡去,祂就是神和人唯一的中保。

2) 首次的神蹟(約2111

婚娶筵席不但含有歡樂及節日的氣氛,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。猶太人視訂婚的日子為婚約正式的生效日期。在一些敬虔家庭中,婚筵的前夕以禁食開始。在婚娶的晚上,沿途會有奏樂,並派發禮品如酒及油給朋友,贈送果仁給小孩子,由新郎的朋友手持火把及燈領路,並拿著桃金鑲的樹枝及花環。新娘到達新郎的家時,婚禮便正式宣佈開始,接著便簽署婚約。經過雙方洗手後,婚筵便會始,為期一至七天之久。

婚筵的時間(21

「第三日」,應該是指施浸約翰介紹他的門徒認識主耶穌之後的第三天(參考1:29,35,43)。

婚筵的地點(21

迦拿是加利利省內的一個小村莊,位於拿撒勒的東北部約十一哩,乃是拿但業的故鄉。

赴筵的原因(212

有異端教派曲解聖經,胡亂說這是主耶穌自己的婚禮,他們根本不顧及經文的上文下理,因為約翰福音的作者明說,「耶穌的母親在那裏。耶穌和他的門徒也被請去赴席。」表明主肉身的母親馬利亞、主及祂五位的門徒(1:35至51),皆是婚筵的座上客,絕對不是主人家。至於為何馬利亞告訴主耶穌酒已用盡了,或許她與主人家有親屬關係又或是極要好的世交,故此才那麼直接的告訴主。

首次的神蹟(2311

施行神蹟的原因(234

家庭的支柱

由於主家的酒已盡,馬利亞獲知後,便立刻告知她的長子,這時約瑟的名字再沒有出現,普遍解經家皆認為她的丈夫已離世,主耶穌便成為家庭的支柱。

母親的請求

主稱自己的母親為「婦人」(原文),並不是無禮,「我與你有甚麼相干.我的時候還沒有到」,乃是要表明祂奉差遣作彌賽的時間還未到。聽到兒子這樣說,馬利亞並沒有罷休,還告訴用人要依照她兒子的吩咐辦事。雖然主耶穌之前還未曾行過任何神蹟,但祂仍照母親的提示,盡力幫助主家人。主耶穌施行第一次的神蹟,純綷是基於母親的請求,免得主人家丟臉!

施行神蹟的目的(211

六個不同字眼

在新約聖經內,作者用了六個不同字眼來形容「神蹟」,而約翰福音常用的是Semeion。這字有獨特的含意,意即神蹟本身是次要的,更重要的是暗示神蹟本身的能力或背後所帶出的意義(2:11,18,23;3:2;4:48,54;6:2,14,26,30;7:31;9:16;10:41;11:47;12:18,37;20:30),一共出現了十七次之多。

彰顯祂的榮耀

主在迦拿婚筵裡施行神蹟,為要彰顯祂的榮耀,以致祂的門徒歸信祂(2:11)。

施行神蹟的過程

石缸的用途

六口石缸的水是猶太人用作潔淨用的(2:6),照著他們的慣例,必須洗手才可進食(可7:3至4)。和合本說每口石缸可盛兩三桶水,英王欽定本是譯作Firkin,每Firkin的容量是10.2加倫。

何時變成酒

學者對這神蹟有詳盡的研究,探討水何時變成酒,基本有以下幾種的講法:

在主耶穌吩咐僕人時六個缸內的水皆變成酒。

從井舀上來的就即時變成酒。

從缸裡舀出來時才成為酒。聖經沒有明確交待,因此可以肯定說,何時變成酒不是這段經文的重點,最要緊的是,主耶穌施行這神蹟背後屬靈的意義。

3) 主潔淨聖殿(約21322

為何主耶穌要潔淨聖殿呢?為甚麼約翰福音的作者要把主潔淨聖殿的事件放在他的書卷裡?這事件有何屬靈的意義呢?

昔日的背景

聖殿分為三個院子:祭司院、婦女院及外邦人院。「殿裡」(第十四節),應是外邦人的院子。「兌換銀錢的人」(第十四節),是那些在外邦人院兌換銀錢的商人。由於猶太人視外邦人的金錢為不潔(參考出埃及記30:11至16);因此,在聖殿的交易中,不可使用外邦人的錢幣,只可用聖殿的錢幣。昔日摩西吩咐百姓,若因路遠,可帶錢到獻祭的地方購買祭牲(申14:24至26)。由於猶太人由四方八面來聖殿敬拜神,攜同祭牲同來,是極其不便的,為了方便朝聖者,殿裡設有售賣牛、羊、鴿子的攤子。時至主耶穌的時代,聖殿裡的負責人已失去敬畏神的心,變成祭司可獲取利潤的地方。祭牲要經過祭司的檢查,沒有殘疾的才可獻為祭,祭司藉此換取利益。

事件的靈訓

根據學者研究,主耶穌潔淨聖殿,先後有兩次之多;第一次,是主耶穌剛剛出來傳道時(約2章)。第二次則是主臨上十架前的一週內(太21:12至17;可11:15至19;路19:45至48)。

屬靈的光景

通過主潔淨神的殿,顯出猶太人真正屬靈的光景。祭司以宗教取利(提前6:5),只有敬虔的外貌(提後3:5),卻沒有敬虔的實意。此外,看見以色列人並沒有悔改的心,主兩次潔淨聖殿,相距約有三年之多,神給人機會悔改,三年時間裡沒有絲毫的改變,這是不肯改過的證明。再者,在神的殿宇中,應是敬拜至高主宰神聖不可侵犯的地點,以色列人卻把它變成賊窩。

敬拜的心態

在主耶穌的身上,學習到即使宗教領袖不好,但祂仍往聖殿去敬拜神(2:13),表明敬拜事奉神,要單單注視神自己,不應因別人或環境而打岔了!主為神的殿焦急,內心極其火熱,讓門徒想起詩篇69:9的話(約2:17)。許多時間,我們為了私事而極其著急,究竟有沒有為神家裡的事那麼著急呢?主為到人沾污神的殿而發怒,祂的怒氣與世人的很不同,主是為了神的事而惱怒,並且在生氣中仍有理智及能力控制自己。還有,主的發怒與人的發怒,在結果上也很不相同。主發怒後叫人想起聖經(2:17),使人相信神的話(2:22),最後更叫人相信祂是基督(2:22)。即使有人相信祂,主卻不將自己交託他們,因為祂看透世人的心,認識人的本質是不可靠的(2:24至25)。

4) 約翰的見證(約32236

見證的原因(32526

當時施浸約翰在靠近撒冷的哀嫩替人施浸,主耶穌與門徒也在鄰近替人施浸,由於約翰的門徒與人辯論有關潔淨的禮儀後,便到施浸約翰面前,探討耶穌究竟是誰?

見證的內容

約翰表明自己不是基督(3:28),乃是先鋒(3:22),並且表明他與基督的關係,就是主必興旺,他必衰微的。施浸約翰為主作見證,基督乃是在萬有之上的(3:31,35;參考弗1:20至23),祂與父擁有極特殊的關係:祂是父的見證人(3:32,34),父的差遣者(3:34),父的代言人(3:34),祂是蒙聖靈所膏的(3:34),也是父的愛子(3:35)。最後,更表明信與不信者,有極不同的終局,讓聽聞見證的人,自行作出適切的決定及行動(3:36)。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Twitter picture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