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路1:1至4;約1:1至18;太1:1至17;路3:23至38
1) 資料的來源(路1:1至4)
路加福音1:1至4,是遵照昔日希臘人慣用的寫作形式來寫這本書的「前言」。「提阿非羅」意即「神的朋友」。路加稱他為「大人」,或許他是當時的有地位或擁有官職的人(參考徒23:26;24:3;26:25)。本書寫作是經過仔細研究,並且內容是根據事實的先後次序寫成的(1:3)。
2) 基督的先存(約1:1至18)
道的見證(1:1至5)
道與父神的關係(1:1至2)
道的源頭(1:1)
「太初」〈原文編號746〉,通過這個字,說明了耶穌基督的先存性,在未創造宇宙萬物之先,基督已經存在,並且祂是創造萬物並統管萬有的主宰;因此,主被稱為「元始」〈原文編號746〉(西1:18《也可譯作太初》;參考啟21:6;22:13)。
道的解釋
約翰沒有花太多唇舌來解釋,因為這是新舊兩約慣用的詞彙,對當時代的猶太人及外邦人來說,是絕不陌生的。
希臘文
「道」(Logos),在希臘文基本的意思是「言語」,是一個代名詞。當中含有「心思意念」的表達;故此,「言語」與「思念」是一致的,那麼「言語」可用來代表整個人,而神的言語就可當作神的整體了。
舊約聖經
在舊約聖經的記載裡,神以「言語」(Debar)創造天地(創1:3;詩33:6;來11:3),神的「言語」可代表祂的心意(詩119:3,9)。「道」與「律法」也是相通的〈意即神的旨意〉(參考賽2:3;彌4:2)。「言語」也代表了神的能力或旨意,成為神的代名詞,這是舊約時代一種文詞的表達方式。
新約時代
時至新約時代,以色列人沿用了亞蘭文,因此選了「言語」(Memra)作為替代神的名字。
哲學思想
在希臘的哲學思想中,「道」是含有智慧或理智、公義、言語、淵源等意思;故此哲士以「道」作為代表宇宙界所蘊藏的智慧或奧祕。
基督的代名詞
基於以上眾多的原因,作者非常有智慧的選用「道」,作為基督的代名詞,表明基督的先存性及神性。
道與萬物的關係(1:3)
道是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,並且是統管萬有的主宰(西1:15至17)。
道與世人的關係(1;4至5)
難解的詞彙
究竟甚麼是「生命」呢?何謂「人的光」呢?
「生命」
「生命」,根據聖經學者的研究,可分為三大類主要的解釋:第一,是指肉體的生命(參考約1:9)。第二,是屬靈的生命。這生命在許多經文裡,是指著永生來說的(約3:15至16;5:25,40;10:10,28;11:28;11:25;14:6)。換句話說,「永生」就是人的光。第三,這是代表了一切的生命,包括人肉體、理性、道德或屬靈的生命。綜合來說,這「生命」應是指「屬神的生命」而言,與普通人或動物的生命是不同的。
「人的光」
「人的光」也有三類的說法:一,人的智慧或理智。二,道德本能或良知。三,神的一個代名詞,意即人最需要的是光明,在神那裡才可找到。「人的光」在聖經內已漸漸成了神本質的代名詞(參考詩36:9)。綜合以上學者的見解,我個人認為,「人的光」可指人屬神的本質,意即基督徒生命的本質或特質。在馬太福音5:14至16內,明說信徒是光,在約翰福音書內,表明主就是光(8:12;9:5;12:36,46)。簡單來說,接受了基督者,才可擁有屬神生命的特質。
普遍的反應
作者在書中的引言,介紹道的先存性,道就是生命、真光,祂就是創造及統管宇宙萬物的主。可悲的是,普遍人的反應是棄絕祂(1:11)。
為道作證(1:6至18)
道的見證人(1:6至8)
作者介紹施浸約翰乃是神的使者,是蒙神所差派的工人(1:6)。施浸約翰是為光作見證的,是「光的見證人」(1:7至8)。「見證」(原文編號3141),含有「證明」或「保證」(Certify)的意思。
為道作見證(1:9至14)
施浸約翰為基督作見證的內涵包括了以下幾方面:
基督乃是光照者(1:9)。
基督是創造者(1:10)。
基督是恩典的賜與者(1:14)。「住」,在原文裡是「支搭帳棚」,這並非一般的住,乃是採用猶太人出遠門的慣用語,在曠野支搭帳棚來住宿,同時有招待過路遠人的義務的意思,表明主接納罪人及與人同住的恩典(參考啟21:3)。
主是真理的賜與者(1:14)。有學者認為,「恩典」和「真理」(約1:17)是採用了「重言法」(Hendiays)的寫作手法;因此,這處可譯作「恩典的真理」。例如:「歡喜快樂」也是「重言法」的一種,因為「歡喜」與「快樂」是有類同的意思。
2) 君王的家譜
家譜的來源
聖殿
猶太人將自己的家譜存放聖殿裡,但由於聖殿於主後70年被燒毀,因此以色列人再難以追溯他們的族譜。
聖經
在神的話裡,記載了以色列人最重要的家譜(創5章;11:10至32;得4:17至22;代下1至9章等)。
家譜的目的
為何在福音書內,分別有兩處記載主耶穌的家譜呢?
對象不同
馬太福音
馬太福音的寫作手法,是要向以色列人證明耶穌基督為他們的彌賽亞。
路加福音
路加福音的作者要表明主為人子。遠在但以理的時代,猶太人便以「人子」為彌賽亞的稱號(Title)。根據舊約的記述,彌賽亞不單是管治以色列國,也是統管列國的主宰。
源頭不同
馬太福音是針對猶太人的需要而寫的,路加福音乃是要向希臘人見證基督是世人的救主。
馬太福音
馬太福音追溯耶穌基督的始祖乃是亞伯拉罕及大衛,藉此表明祂是以色列人期待已久的彌賽亞,說明神沒有廢掉祂的應許。
路加福音
路加福音追溯至人類的始祖亞當,基督才是完全人,唯有祂才是人類真正的出路及盼望(林前15:45)。
家譜的數據
馬太福音的數據
男性的名字共有41個。
女性的名字共有5個,分別為:他瑪(1:3),喇合(1:5),路得(1:5),烏利亞的妻子拔示巴(1:6),馬利亞(1:16)。
亞伯拉罕有兩次;並且明說主乃是亞伯拉罕的兒子。
大衛出現了五次。稱大衛為王,也論及三組的十四代。
基督出現了3次。
耶穌在這段經文出現了兩次。
約瑟有1次。
路加福音的數據
一個婦人的名字也沒有。
在經文中出現了「依人看來」這組頗為特別的字眼(3:23)。
論及主耶穌的歲數:「約有三十歲」(3:23)。在猶太人社會中,三十歲的男子是擁有公開宣講及教導的資格的(參考民4:3;8:23;約8:57)。
耶穌只出現了一次;但沒有與基督連在一起。
約瑟出現了8次。
亞當有兩次。
大衛出現了2次。
兩個家譜的比較
馬太福音明說主是基督,路加福音卻沒有。
馬太清楚表明耶穌基督乃是亞伯拉罕的兒子。
兩者比較之下,馬太福音比較重視基督與大衛王的關係(1:6)。
用字方面有不同之處。馬太用「生」(begat);路加卻用「兒子」(The Son of)。
相比之下,發現兩者皆有不同的溯源。
馬太
由亞伯拉罕開始,作者的重點為亞伯拉罕是猶太人的祖宗。此外,作者是根據所羅門為大衛的兒子一線來追溯主耶穌的家譜。
路加
是以拿單為大衛的兒子一線來溯源主耶穌的族譜。
約瑟的父親有兩個不同的名稱:雅各(太1:16);希里(路3:23)。
家譜的靈訓
婦女的名字
馬太福音的作者是故意把婦女的名字放在家譜內的,這是違反猶太人一貫的做法。馬太這樣作有以下的一些原因:
為要證明基督乃是婦人的後裔(1:16),應驗了舊約的預言(創3:15;賽7:14;9:6)。
表明神已收納有罪的婦人。他瑪為人不最正直,為要得兒子,以手段與公公同寢(創38章)。喇合是一個妓女(書2章)。拔示巴是烏利亞的妻子,卻與大衛行淫。
藉此說明神收納外邦人為子民;因為喇合為外邦婦人,路得也是摩押人(得1:4;2:2),摩押人是不許進入耶和華的會中(申23:3)。婦人在古時是沒有甚麼地位的,但作者把外邦婦人的名字放進主的家譜內,證明神不會歧視婦女,也是愛外邦婦人的。
亞伯拉罕
作者為要向讀者證明耶穌基督乃彌賽亞,故此在家譜中,一開首便把亞伯拉罕的名字放進去。在亞伯拉罕的一生中,神多次向信心之父顯現,並將祂的心意向亞伯拉罕啟示,更將應許賜給猶太人的先祖。
第一次的顯現(創12:1至3)
神呼召亞伯拉罕離開吾珥這塊敬拜假神之地,憑信心接受神的引導前往流奶與蜜之地。
第二次的顯現(創12:7)
神應許將地土賜給亞伯拉罕的後裔,亞伯拉罕在當地築壇作為回應。
第三次顯現(創13:14至17)
在這次的顯現中,神應許賜給亞伯拉罕地土及多如地上塵沙的子孫。
第四次顯現(創15:1至18)
神應許亞伯拉罕,他的子孫必多如天上的眾星(15:5),也將地土賜給他的後裔。
第五次的顯現(創17:1至27)
在此神立了亞伯拉罕為多國之父,神應許他的後裔極其繁多,國度從他而立,君王從他而出(17:5至6),這是永遠的約(17:7),表明這約絕不能廢掉。
第六次的顯現(18:20至33)
亞伯拉罕為所多瑪向神求情,看見他實在非常有膽量。
第七次的顯現(21:12至13)
撒拉把夏甲逐出家門,神安慰亞伯拉罕,夏甲的孩子會成為一國,但只有撒拉的後裔才算為他的後裔。
第八次的顯現(22:2,6至18)
神試驗完亞伯拉罕後,便再一次重申昔日的應許,把眾多的子孫加給他,並且萬國都必因他的後裔得福。第十八節的「後裔」是單數的,這是預指基督為亞伯拉罕的子孫而言。
大衛
大衛的國度
神應許大衛,必堅立他子孫的國直到永遠(撒下7:12至13);所羅門王的國不是永遠的國,這是預指基督永恆的國度而言的。
三個十四代
馬太刻意把主耶穌的家譜分為三個十四代,是有特殊用意的。大衛的名字,以希伯來文書寫的話,是沒有響音的,以英文寫出來是DVD。猶太人的文字是有它的數值的,如D是4,V是6等。換句話說,大衛這名字的數值,加起來是4+6+4,合共14。有學者認為,通過介紹這三組的十四代,為要暗示主按肉身而論,是大衛的子孫。從這三組的十四代中,作者要交待一件事,基督的降生,實在有神奇妙的保守,即使亞伯拉罕曾落在信心軟弱中,大衛也曾犯大罪,家譜中有許多不敬畏神的君王,人雖軟弱,充滿不信及不斷犯罪,但總不能廢掉神的應許,實在看見神無限的恩慈及憐憫。
基督
馬太福音要證明耶穌為基督,意即希伯來文的彌賽亞,兩者均有受膏者的意思。但在路加福音的家譜內,只論及耶穌,而沒有提及基督這個特別的用語,原因是作者要向讀者介紹這位耶穌是完全人,祂是末後的亞當(路19:10)。
「生」與「兒子」的比較
「生」可相距數代的;並且馬太福音用「生」是有特殊用意的,為要表明耶穌基督「是從馬利亞生的」,指出主不是約瑟所生的,乃是童女馬利亞所生的,這完全是聖靈的工作。路加福音用「兒子」一詞,希臘文不一定是指兒子,也可作孫兒或曾孫等。
約瑟的父親
為何約瑟的父親在兩個家譜均有不同的名字呢?以下是一些學者的見解:馬太福音是根據所羅門的譜系,而路加福音則是依據大衛別的兒子拿單的譜系。希臘文是沒有女婿一字的,希里應是約瑟的岳父,雅各才是約瑟的父親;換句話說,耶穌不是約瑟的兒子,祂不過是養子而已。根據舊約的條例,主耶穌仍可藉馬利亞的緣故,成為合法的承繼人(民36:6至7;26:8)。
耶哥尼雅
哥尼雅(與耶哥尼雅同)曾被咒詛,將沒有後人可坐在大衛的寶座上掌權,約瑟是耶哥尼雅的後裔,為何耶穌基督可坐在大衛的寶座上呢(耶22:24至30)?根據聖經一貫的意思,顯示耶穌基督不是約瑟的兒子,乃是馬利亞的兒子,因為祂是聖靈感孕而生的;故此祂可坐在大衛的寶座上作王了!
家譜的總結
在兩個家譜中,我們可分別看見:
神的應許
神的應許是不會廢掉的,即使蒙應許的有眾多的軟弱,神的話永遠不會改變。主耶穌像以撒一般,也是應許之子。
神的大愛
基督成為罪人的後裔,成了罪人的一份兒,目的是要讓罪人認識神的大愛。
神的保守
馬太福音特選的三組十四代中,看見在歷史中,基督降生在世上,有神奇妙的安排及保守。
神的美意
在家譜中,看見外邦人的名字,表明神的救恩也降及外族人。
神的智慧
參考希伯來書2:14至18。在家譜中,看見至高者無限的智慧。
神的計劃
參照兩個家譜,發現神有周詳及精密的計劃。在人類歷史中,每一階段皆彰顯神的作為。
神的恩召
在家譜中提及亞伯拉罕及挪亞的名字,兩人皆是蒙神呼召,引導他們離開黑暗,進到光明的(參考西1:12至13)。在此看見神的恩召臨到罪人的身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