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太14:13至23;可6:30至56;路9:10至17;約6:1至15;約6:22至71
1) 五餅二魚的神蹟(太14:13至21;可6:30至44;路9:10至17;約6:1至13)
馬太福音 14:13至21 | 馬可福音 6:30至44 | 路加福音 9:10至17 | 約翰福音 6:1至13 |
13耶穌聽見了,就上船從那裡獨自退到野地裡去。眾人聽見,就從各城裡步行跟隨他。14耶穌出來,見有許多的人,就憐憫他們,治好了他們的病人。15天將晚的時候,門徒進前來說:“這是野地,時候已經過了,請叫眾人散開,他們好往村子裡去,自己買吃的。”16耶穌說:“不用他們去,你們給他們吃吧!”17門徒說:“我們這裡只有五個餅、兩條魚。”18耶穌說:“拿過來給我。”19於是吩咐眾人坐在草地上,就拿著這五個餅、兩條魚,望著天祝福,擘開餅,遞給門徒,門徒又遞給眾人。20他們都吃,並且吃飽了,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,裝滿了十二個籃子。21吃的人,除了婦女孩子,約有五千。 | 30使徒聚集到耶穌那裡,將一切所做的事,所傳的道全告訴他。31他就說:“你們來,同我暗暗地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。”這是因為來往的人多,他們連吃飯也沒有工夫。32他們就坐船,暗暗地往曠野地方去。33眾人看見他們去,有許多認識他們的,就從各城步行,一同跑到那裡,比他們先趕到了。34耶穌出來,見有許多的人,就憐憫他們,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,於是開口教訓他們許多道理。35天已經晚了,門徒進前來,說:“這是野地,天已經晚了,36請叫眾人散開,他們好往四面鄉村裡去,自己買甚麼吃。”37耶穌回答說:“你們給他們吃吧!”門徒說:“我們可以去買二十兩銀子的餅,給他們吃嗎?”38耶穌說:“你們有多少餅,可以去看看。”他們知道了,就說:“五個餅,兩條魚。”39耶穌吩咐他們,叫眾人一幫一幫地坐在青草地上。40眾人就一排一排地坐下,有一百一排的,有五十一排的。41耶穌拿著這五個餅,兩條魚,望著天祝福,擘開餅,遞給門徒,擺在眾人面前,也把那兩條魚分給眾人。42他們都吃,並且吃飽了。43門徒就把碎餅碎魚收拾起來,裝滿了十二個籃子。44吃餅的男人共有五千。 | 10使徒回來,將所做的事告訴耶穌,耶穌就帶他們暗暗地離開那裡,往一座城去,那城名叫伯賽大。11但眾人知道了,就跟著他去。耶穌便接待他們,對他們講論神國的道,醫治那些需醫的人。12日頭快要平西,十二個門徒來對他說:“請叫眾人散開,他們好往四面鄉村裡去借宿找吃的,因為我們這裡是野地。”13耶穌說:“你們給他們吃吧!”門徒說:“我們不過有五個餅,兩條魚,若不去為這許多人買食物就不夠。”14那時,人數約有五千。耶穌對門徒說:“叫他們一排一排地坐下,每排大約五十個人。”15門徒就如此行,叫眾人都坐下。16耶穌拿著這五個餅,兩條魚,望著天祝福,擘開,遞給門徒,擺在眾人面前。17他們就吃,並且都吃飽了;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,裝滿了十二籃子。 | 1這事以後,耶穌渡過加利利海,就是提比哩亞海。2有許多人因為看見他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蹟,就跟隨他。3耶穌上了山,和門徒一同坐在那裡。4那時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。5耶穌舉目看見許多人來,就對腓力說:“我們從哪裡買餅叫這些人吃呢?”6他說這話是要試驗腓力,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樣行。7腓力回答說:“就是二十兩銀子的餅,叫他們各人吃一點,也是不夠的。”8有一個門徒,就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,對耶穌說:9“在這裡有一個孩童,帶著五個大麥餅、兩條魚,只是分給這許多人,還算甚麼呢?”10耶穌說:“你們叫眾人坐下。”原來那地方的草多,眾人就坐下,數目約有五千。11耶穌拿起餅來,祝謝了,就分給那坐著的人,分魚也是這樣,都隨著他們所要的。12他們吃飽了,耶穌對門徒說:“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,免得有糟蹋的。”13他們便將那五個大麥餅的零碎,就是眾人吃了剩下的,收拾起來,裝滿了十二個籃子。 |
神蹟的背景
「加利利海」是舊名,「提比哩亞海」是當時的新名(約6:1)。主施行神蹟的地點,有學者認為可能是東北岸的伯賽大,乃是腓力的故鄉。「他說這話、是要試驗腓力.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樣行。」(約6:6)說明主要試驗腓力,藉此教導門徒思念更高一層的精神食糧(約4:32),這是主施行這神蹟背後的心意。當主耶穌問及在何處取餅給幾千人吃時,腓力就表示即使以二十兩銀子買來的餅,每人只吃一點,也不足夠(約6:7)。二十兩銀子等於二百錢,約為二百天的工資(太20:2)。小孩子所呈獻的五餅二魚,餅是大麥餅,乃是貧苦人家的食品;魚則是指魚乾或醃魚,用作吃麥餅的調味食品。
神蹟的靈訓
第一,從這神蹟裡,看見主不單顧及人家靈魂的需要(可6:34),也思念人肉身基本的需用(太14:16;路9:13)。第二,主行神蹟時,也顧及群眾舒適的問題,故此安排他們坐在草多的地方(約6:10),看見主的慈憐是無微不至的。第三,當主控制人群的流量時,處理得非常有秩序,叫他們一排排坐下,每排約有五十人(路9:14)。讓我們反省,在教會處理事務時,也需要學習有系統,不可隨便出亂子。有些人認為教會是屬靈的地方,聖靈會按信徒所需隨時作引導,故此不用花太多時間計劃。從主留下的榜樣中,讓我們看見以上的講法是有偏差的。第四,從孩童的身上,我們學習全所有奉獻,這小孩子把他僅有的五餅二魚放在主的腳前,就成為多人的祝福。第五,主將食物「分給」眾人(約6:11),讓我們認識主乃是賜糧的主,不單供應信徒肉身的需用,也賜給我們心靈的需要。第六,主吩咐門徒把剩下來的零碎收拾起來,免得有蹧蹋,藉此教訓我們不應浪費神所賜下的豐富。第七,剩下來的有十二籃子,讓神的兒女看見主的恩典是極其豐盛的,乃是超過我們真正的需要。
神蹟的結果
主耶穌施行神蹟後,眾人有兩方面的反應,詳情請參閱下面「強迫基督暫作王」的段落。
2) 強迫基督作王(太14:22至23;可6:45至46;約6:14至15)
馬太福音 14:22至23 | 馬可福音 6:45至46 | 約翰福音 6:14至15 |
22耶穌隨即催門徒上船,先渡到那邊去,等他叫眾人散開。23散了眾人以後,他就獨自上山去禱告。到了晚上,只有他一人在那裡。 | 45耶穌隨即催門徒上船,先渡到那邊伯賽大去,等他叫眾人散開。46他既辭別了他們,就往山上去禱告。 | 14眾人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蹟,就說:“這真是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。”15耶穌既知道眾人要來強逼他作王,就獨自又退到山上去了。 |
神蹟使眾人想起聖經,或許叫人聯想到祂就是摩西所預言的那一位先知(申18:15;約1:21;6:14),並且眾人強逼主作王(約6:15)。由於猶太人期望能早日脫離羅馬人的統治,故此希望主能成為他們的拯救者,領導他們除去羅馬人的軛。但主知道群眾只求屬地的事,故此獨自一人退在山上禱告(可6:46;約6:15)。
3) 證明基督是生命的糧(約6:22至71)
群眾跟隨主的原因
有些人因目睹及經歷了「五餅二魚」的神蹟後,便追隨著主耶穌,不管在加利利海有駭人的風浪,也不怕艱辛的來就近主,但他們的心並不是為了認識主,乃是為了因吃餅得飽之故(第二十六節)。
主表明是生命的餅
人應作的工(6:27至29)
有見及此,主便趁著機會教導群眾,讓他們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。於是主便告訴他們,「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、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、就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.因為人子是父神所印證的。」意即人最首要的,不是肉身的食物,乃是有永恆價值的食糧,這是基督才可賜給世人的。群眾想知道何謂作主的工,主便回答說:「信神所差來的、這就是作神的工。」簡單來說,有永恆價值,能存留到永遠的工作,就是替神工作。相信神所差來的基督就是等於為神服事了!
主是生命餅(6:31至59)
主的揭示
主向聽眾揭示,祂就是「真糧」(第三十二節),乃是源自父神來的。天上的父神把「生命的糧」賜給世人(6:32至33,35),並且吸引、招聚人歸向基督(6:44至45),正如先知以賽亞所預言的(54:13)。
真糧與嗎哪
主清楚表明,祂就是「真糧」(第三十二節)、「神的糧」(第三十三節)、「生命的糧」(第三十五節)。主引用舊約嗎哪的事件(6:49至50),論到以色列人吃了嗎哪也都要死亡,唯有祂是真正生命的糧,才能使人永遠的活著。「生命的餅」與嗎哪的本質不同,嗎哪只是供應肉身的食糧,唯有「神的真糧」才可使人有永遠的飽足。
領受真糧的結果
此外,領受「神的真糧」與吃嗎哪的結果有很大的分別:第一,「生命的餅」使人有永遠的飽足(6:35)。第二,吃了「神的真糧」叫人永不失落(6:37,39)。第三,這餅使人得享永生(6:39,40)。第四,當人吃下「神的真糧」後,便可得享神所賜的生命(6:53)。
群眾及門徒的反應
慣用語
「吃」和「喝」是猶太人的慣用語,意即可把別的東西成為生命的一部份。當群眾聽見主自稱為「從天上降下來的糧」時,就私下議論祂(約6:41),因為他們皆認識主的父母(6:42)。由於他們只注視主的身世,這便成為明白真理的障礙了。
不明白
猶太人聽見主所指的糧乃是祂的肉時(6:52),便因此彼此爭論,因為不明白為甚麼祂的肉是可吃下去的。
門徒的反應
門徒聽見主的肉是可以吃,血是可以喝的時候(第五十五節),有些門徒覺得極其困惑,認為「這話甚難、誰能聽呢。」於是門徒中多有退去,不再跟從主(第六十六節)。當許多門徒離開之際,主便向其餘的門徒發出挑戰,說,「你們也要去麼?」西門彼得作即時的回應,說,「主阿、你有永生之道、我們還歸從誰呢。我們已經信了、又知道你是神的聖者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