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四福音內主耶穌視甚麼為罪惡呢?
耶穌基督有沒有向人介紹有關罪惡的源頭呢?
究竟在主的言論中,有否提及有關罪的普及性?
耶穌基督在世上發表了許多言論,其中有不少是與罪有關的。神差派其獨生子到世上來,為要向世人作出啟示,叫人知道及認識其罪惡之大,無法自救,唯有單單接受基督在十架上的犧牲才可蒙救贖。
1) 特殊的罪
褻瀆聖物(可11:15至18)
主耶穌潔淨聖殿,把販賣牛羊鴿子及兌換銀錢的人趕出聖殿,指責他們把神的殿當作賊窩,犯了褻瀆聖物的罪。聖殿是為分別為聖的地方,乃是子民敬拜事奉的地方,商人卻以這處為謀利之處,不尊重代表神的所在地。
有些人在禮拜堂胡言亂語,講東講西;有些在聚會不打緊,東張西望,與人聊天談心,不尊重分別為聖歸神的地方。
假冒為善(太23:1至36)
主耶穌曾嚴責撒都該人、文士及法利賽人,指他們假冒為善,他們的罪行有以下幾方面:
他們教導別人,卻沒有遵守其教訓(太23:1至4)。
他們以行動高舉自己,期望獲取人家的稱許(太23:5至12)。
這些所謂宗教領袖,試圖把指著聖殿與指著聖殿的金子起誓作比較及分別,為要背棄所起的誓(太23:16至22)。
雖然他們遵行十一奉獻,卻不行公義、憐憫及信實(太23:23)。
表面來看,他們乃是正人君子,但實際上他們卻是假冒為善的人(太23:25)。
貪心(路12:15)
主耶穌藉著一個喻道故事教導人,以「無知財主」的比喻,提醒人切勿貪心,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。
錢財不是罪惡,貪財才是萬惡之根,這正是使徒保羅教導提摩太的真理(提前6:10)。
褻瀆(太12:22至37)
法利賽人認為主耶穌以撒但的力量來施行神蹟,這乃是莫大的褻瀆。
現今不少人扭曲耶穌基督的一生,不但把衪視作常人,還說衪與婦人有染,某些人則斷定衪為同性戀者,這皆是褻瀆神的罪。
觸犯律法(太15:3至6)
為了逃避照顧父母的責任,文士竟以詭詐取巧;先把金錢獻上,但最終這些金錢是歸還他們的。他們以此來推卸供養父母的責任,違反了不孝敬父母的律法。
十誡之一,就是要求屬神的子民孝敬父母,這是神的旨意。
驕傲(太20:20至28;路7:14)
世人總是喜歡高位,窮一生的力量來追尋特權及特殊的地位,其實在骨子裡人潛藏著驕傲。神僕應避免陷在這種危機之中。
世人總是喜愛誇耀自己,以物質來抬高自己的地位,這是驕傲的表現。世人屬神的人要禁戒自己,切勿掉進這種可怕的陷阱裡。基督徒理當小心,不要以自己於靈性上的得著誇口,以免有屬靈的驕傲。
絆倒別人(太18:6)
在行事為人上叫別人絆倒,這是一種罪。
不叫別人絆倒是十分困難的,但讓我們知道,絆倒人的有禍了(太18:7)。基督徒雖然不應單單為人而活,乃是為主而活,但卻要緊記,切勿因自己的操守而叫人跌倒。
不忠心(太8:19至22)
主耶穌要求跟隨者絕對的忠心,不可以任何藉口來推卻對主的效忠。
弟兄姊妹,甚麼是忠心呢?你是至死忠心的跟隨主嗎?
淫亂(太5:27至32)
主耶穌所指的淫亂,可分為三類:以身體行淫,以思想行淫及在婚姻上行淫。
我們活在一個極其淫亂的世界中,要小心自己的思想及行為,保守自己在神面前的聖潔。
不結果子(約15:16)
神的心意就是叫基督徒多結果子,換句話說,不結果子就不是衪的旨意,在衪的眼中,這乃為罪。
弟兄姊妹,我們的生命是否成為別人的祝福呢?我們的事奉及見證有沒有果效呢?
怒氣(太5:22)
主嚴厲警告我們,怒氣可導致兇殺。
若我們不去對付自己並求主幫助我們來克制怒氣的話,那麼後果是不堪設想的。
言語上的罪(太5:33;12:36)
主耶穌教導我們切勿胡亂起誓,並且要為自己所發表的閒言閒語負責。
基督徒要小心自己的言語,切勿隨便向人發出承諾,也不可胡亂說話,叫別人受虧損。
表揚自己(太6:1至18)
主提醒人切勿以敬虔來表揚自己,所作的善行及過的宗教生活乃要對準神,不要活在人的臉光中。
信徒均是軟弱的人,也許會喜愛表揚自己,尋找從人而來的稱讚;讓我們矯正自己的思想,在世上專心尋找從神而來的稱許。
沒有信心(太6:25)
憂慮就是變相對神沒有信心的表現,不信神會按時供應我們的需要。
甚麼是信心呢?何謂憂慮呢?兩者彼此聯繫,互為影響,一個對神滿有信心的人,才可以勝過憂慮。
失職的管家(太25:14至30;路19:11至27)
通過管家的比喻,主耶穌讓我們知道我們均是管家,必須在此有所學習,作個忠心的僕人。失職者惹衪的責備,因為這人沒有善於管理所託負的工作。
我們怎樣作神的管家呢?祂所求於管家的乃是要忠心(林前4:2),讓我們忠於我們的職事,作個無愧的用人。
沒有禱告(路18:1至8)
藉著這個比喻,讓我們知道禱告的重要性,我們應常常禱告,不可灰心。
基督徒若不恆常禱告,說明他不重視禱告,也證明他欠缺倚靠神的心。
2) 罪的類別
觸犯律法(可7:9至13)
文士教導人奉上「各耳板」(即禮物之意)後,人便可不供養父母,這是違反律法的教導。
沒有人可靠遵行律法而得救,但新約信徒卻要緊記,摩西的律法仍然有其約束力,我們務必遵守,沒有選擇的餘地。
公開的罪(太7:1至5;約19:11;太12:22至27;21:33至46)
所有罪行皆是邪惡的,但邪惡的程度卻有不同。某些罪行較另一些更為可怕及邪惡。公開以言語及行動來反對基督及其僕人使女,比某人在心思裡不肯接受其教導,在神的眼中視為更大的罪。
有些人不單在私下不斷地犯罪,並且公然在人面前犯罪,挑戰神的權威,這是罪大惡極的表現。現今人不單在私下過著同性戀的生活,並且揚言這是沒有問題,乃是生活的另一種方式,公然挑戰教會及聖經的權威,這是極其可怕的。
錯誤的態度
主直指人犯罪背後的因由,乃是基於錯誤的觀念或態度(路12:13至15;太20:20至22)。
弟兄姊妹,為何你拼命賺錢呢?是基於生活的需要,為著養妻活兒,為著神家經濟上的需要,還是你想得著更多世上的名與利,在眾人面前名成利就呢?
酵
法利賽人的酵
法利賽人的酵是「形式主義」“Externalism”,雖然他們熟讀聖經、獻上十一奉獻、禁食及祈禱,但內心世界卻充滿各樣的不義(太5:20;23:2;路18:11;太23:14,26,29;可8:15;路12:1)。
我們小心把自己陷在「形式主義」中,所作的只有形式或注重其外表,卻失掉屬靈的精義或實際。
文士的酵
文士的酵是指「錯誤的教訓」,誤導人家走迷。文士不信天使及復活的真理,並且發明許多錯謬的教訓(太16:16)。
教導絕不是易事,把真理教導給別人,更是困難。我們怎樣教養孩童呢?我們應存著戰戰兢兢的心來教導他們,使他們一生走在主的路上。
希律的酵
希律的酵就是「世俗主義」。支持希律及羅馬帝國者,稱之為「希律黨」。藉著歸依他們得著地上的權力,以此推行屬靈的工作。耶穌基督明顯提醒我們要小心,切勿掉下這個圈套裡(可8:15)。
教會是屬神的地方,乃是信徒的家,意即是屬靈的組織,我們切勿以世界的方法來推行神的工作。
3) 罪的源頭
撒但
主耶穌視撒但為「世界的王」(約12:31),是其國度的元首(太12:26),亦是「說謊之人的父」(約8:44),又是敵擋福音者(太13:19)。魔鬼不單是罪惡的源頭,也是引誘人犯罪的惡者。
基督徒要認識罪的源頭及魔鬼的工作,以致我們可以對症下藥,有效地面對撒但的攻擊及誘惑。
世界
世界就是魔鬼執行牠的詭計之處,牠可以通過世界的各樣文化、思想、娛樂或系統等,迷惑世人,叫他們走迷,最終成為牠的陪葬品。
不是所有屬於世界的東西均是邪惡的,我們要知道世上有魔鬼的權勢,牠可藉此對付屬神的兒女。
心思
罪惡可源自人的內心世界(太15:19),人的思想可反照人的本相。
行為源自人的思想,我們要靠主護衛自己的心思,攔阻污穢進入我們的意念中,也切勿讓不潔或邪惡的思想在腦海裡萌芽生長,沾污我們的人格。
4) 罪的普及
影響人的一生
罪不但叫人走迷,也會叫人沉淪,並且招致神的審判(太19:17;路15:4,8,24;約3:16;路12:20)。
影響人的意志
世人可被其私慾捆綁,叫人無法自拔,一生成為罪的奴隸(約8:44;路4:18)。
影響人的身體
當然不是所有疾病皆是基於犯罪的後果(約9:3),但某些情況下,罪人與其疾病是有關的(約5:14;太8:17)。
影響人的關係
犯罪的後果可叫別人受虧損。比方說,文士教導人獻上禮物,就不用供養父母,這叫父母受著損害。罪惡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交惡,甚至可以叫它更惡化。
5) 罪的赦免
赦罪的基礎
耶穌基督為神的羔羊,可把世人的罪孽除掉,唯有衪才可以叫我們的罪得著赦免,神藉著十字架上的救主耶穌基督,叫世人與衪和好(約1:29;太20:28;26:29)。
赦罪的延續
蒙赦罪的人,該作出一個回應,就是彼此饒恕,這乃是赦罪的延續篇(太6:14至15;18:21至35;路17:3至4)。
6) 罪與末世
論到末世的情況,主把罪惡與末世的事件連在一起。
國際事件
罪惡就成為戰亂的主要成因(太24:6至7)。
個人事件
罪惡不單叫人疏離,由於仇恨的緣故,竟彼此出賣(太24:10,12)。
屬靈事件
於末世裡,許多假先知以異能迷惑世人(太24:5,11,24),並且敵基督把假宗教向人民推介;其受落情況達至最高峰,他甚至坐在聖殿裡讓人敬拜(太24:15至21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