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處聖經有明說神乃是獨一無二的呢?
聖經有沒有「三位一體」這個詞彙呢?
為何「三位一體」的真理那麼重要呢?
1) 神學的定義
何謂位格“Personality”
杜永嘉“Alban Douglas”說:「位格是持有知識、感覺和自由意志的個性表現。偶像沒有位格,因它是無知、無感覺、也無反應。」
引用禮拿“Robert Lightner”對這方面的見解﹕「人格包括有自覺及自決的能力。自覺的人指他能在人中肯定自我;這不單是意識知覺,因為動物也能肯定四周的事物。然而,畜類卻不能自我客觀化。人與畜類不同,因為人同時擁有知覺及自我意識。自決能力能展視將來,又為將來準備一連串的智力行動。自決能力也包括選擇的能力。畜類也有選擇,不過,牠沒有自決能力—根據牠自由意志來決定行動的能力。一般認為人格有三種要素—智力、情感和意志。」
以簡單言詞來說,真神是有智力、情感和意志的。換句話 說,神以智慧創 造及統管萬有,祂看見罪人不斷犯罪時 會憂傷。至高之主有祂獨特不變的旨意。
三 位一體
「三位一體」“Trinity”不是最好的詞彙,因它只強調三個不同的位格,而忽略三者的合一性。德文的「三而 一」“Three-oneness”(Dreieinigkeit),比較合適。故此,有學者把它稱為「三而一」“Triunity”。有神學家給它一個定義:「三位一體是由三個聯合的位格組成,三者不是分開存在的,而是完全聯合成為一位的神。其神性的本質卻分別存於父、子及聖靈中。」
2) 獨特的地方
極其難明的真理
三位一體的真理絕對不容易理解及明白,也無法以人的智慧來列舉例子或比方作解釋之用。
不是自相矛盾的
有不少不信聖經的人,視三位一體為自相矛盾的的教訓,大多數認為這是不合邏輯的。
與其它真理有關
正確認識真神之途
聖經強調神只有一位,但祂卻是三而一的。這不是說有三位的神,乃是說神是擁有三個不同的位格的。
正確明白救恩之途
某些異端教派視耶穌基督為凡人,有些則視祂為被造的神,不是至高的主宰,這樣把救贖的真理扭曲,叫人錯失得蒙救贖的機會;故此,三一神論是非常重要的,因為它直接影響對救恩的認 識。 藉著救恩顯明神對人的愛情,耶穌基督為神的兒子,祂就是神本身,竟願意降卑,取了人的肉身,降世為人,最後走上十架的不歸路,為罪人流血捨身,顯明了神奇妙的恩情。假若人不相信耶穌基督為神的話,便視祂的死不足為怪,直接眨低了十架救贖的行動。
3) 錯謬的學派
撒伯流派“Sabellianism”
起緣
由羅馬學者撒伯流(c. 215)所倡導,他宣稱神的工作可以三個時期來劃分:「父」、「子」、「靈」,意即神如同演戲劇一般(「位格」“person”的原字)。換句話說,這種錯謬的思想指出,父神把律法賜下,聖子成就救恩,而聖靈就使人悔改及成聖。
結果
這種理論源自西方教會,但遭人拒絕,結果卻在東方教會的圈子頗為盛行,至第四世紀末期逐漸消失。
亞流主義“Arianism”
背景
由於主教的權力愈來愈大,他不但可在地方教會內行使其權柄,並且擴張到龐大的教區裡。基於各教區於解釋教義上有重大的分歧:如安提阿與亞歷山大的紛爭。羅馬君王康士坦丁(主後306—337)以「主教之主教」的身份於主後325年在尼西亞召開會議,歷史學家稱之為「尼西亞大會」“Council of Nicea”,共有二百五十名主教參加。於會議中,爭辯最激烈的可算是「三位一體」的教義。
起緣
於主後318年在亞歷山大有一位長老名叫亞流“Arius” (256-336) ,宣稱如果耶穌基督是與神擁有同一神性的話,那麼 就是對神的尊榮有損;因此,他主張耶穌基督是於萬有前被造的,隨後神才藉著祂創造萬有。換句話說,基督就變成介乎神人之間的「半神」“Demigod”,意即祂又不是神,亦不是人,乃是擁有神本質的人。
爭辯
亞流這樣的解釋把基督教扭曲,搖身一變成為多神教,也將耶穌基督變成次等的神。這種的講法,引起很大的反應,反對最為激烈的人竟是亞歷山大的執事亞他那修“Athanasius”(296-373) 。後來他成為亞歷山大的主教,被人稱為「正統神學之父」。在當時爭辯的主要關鍵在乎希臘文中一個小字母:亞流主張用「本體類同」“Homoiousios”,指耶穌基督擁有神類同的本質。亞他拿修卻主張用「本體同一」“Homoousios”,即耶穌基督具有與神同一的本質。
結果
結果是亞他那修的主張獲勝。大會更將所採納的信仰宣佈,稱為「尼西亞信經」。
神格唯一論“Monarchianism”
背景
在第一世紀末與第二世紀初,首要的異端是諾斯底主義,由第二世紀末至第三世紀初卻是「神格唯一論」稱王稱霸的時代。
教父特土良最先使用此名,藉「神格唯一論」這個詞彙來解釋神位格及其工作的相連關係的理論,它可以分為兩類的解釋:第一,「動力神格唯一論」“Dynamic Monarchianism”,注重神合一的位格。第二,「形相神格唯一論」“Modalistic Monarchianism”,強調基督的神性。
類別
「動力神格唯一論」“Dynamic Monarchianism”,這派人士推斷耶穌基督本是人,但卻有神的質素,乃是與神同質,稱「同質說」“Homoousios”or “Consubstantial”,但決不是神三個位格中的一位。當耶穌基督於世上時,神給予特殊超自然的力量,施行神蹟奇事。這派人士更有人認為耶穌基督乃是在受浸時才被稱為神的愛子,被父所收納成嗣子,故稱「嗣續說」或「義子說」“Adoptionism”,直至在十架說,「神阿,你為何離棄我」時才脫離關係。
這派的支持者有拜占庭“Byzantium”的提亞多突“Theodotus”(c. 190)及安提阿主教沙母士沙大的保羅“Paul of Samosasta”。
「形相神格唯一論」“Modalistic Monarchianism”,這派相信基督與聖靈均是神的另外一種形相,意即神以不同的形相或形式“Modes”出現,又稱為「唯形論」;換句話說,父神即聖子,那麼基督在十架上受苦時,父神也同時受苦,反對者稱這派為「聖父受苦派者」“Patripassians”。
支持者分別有諾土斯“Noetus”(c. 190),其門生帕克亞“Praxeas”(c. 200)及撒伯流“Sabellius”(c. 215)。
4) 聖經的啟示
舊約的啟示
獨一的主
「以色列阿,你要聽;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。」(申6:4)猶太人稱申命記第六章第四至九節為「示瑪」“Shema”,即「聽啊」的意思。在原文裡,第六章第四節一開始便是「聽啊」,這段經以極少的字眼,表達了猶太教最重要的信念,就是耶和華為他們的神,並且祂是獨一無二的。
眾數的字
聖經的作者以眾數的代名詞(創1:26;3:22;11:7;賽6:8)及動詞(創1:26;11:7)用在獨一的真神之身上,顯出神擁有不同的位格。
神的使者
在某些舊約經文內,耶和華的使者乃是耶和華自己(創16:7至13;18:1至21;19:1至28;瑪3:1),顯出神的不同位格。
不同位格
在經文內竟出現了兩位不同的耶和華(創19:24;何1:7),顯示耶和華是擁有不同位格的。
救贖主與耶和華有所不同(賽59:20),表明神的不同位格。
神的靈與耶和華有所不同(賽48:16;59:21;63:9至10);此外,神的靈是擁有自己的位格,並且祂是活躍的。
新約的啟示
一位神“Oneness”
新約與舊約聖經的宣告是一致的,神只有一位,祂才是宇宙萬物中獨一的主宰(林前8:4至6;弗4:3至6;雅2:19)。
三位格“Threeness”
父神為神,這是初期教會的信念(約6:27;彼前1:2)。
聖子為神,這是聖經明說的。耶穌基督擁有神的屬性,如無所不知(太9:4)、無所不能(太28:18)及無處不在(太28:20)。主所作的,如同神一樣,祂既赦罪(可2:1至12),也叫死人復活(約12:9);不但如此,約翰稱祂為創造者(約1:3),保羅視祂為掌管萬有者(西1:17),約翰更指出祂是審判者(約5:8)。
聖靈被視為神。祂被人稱為神(徒5:3至4),祂擁有無所不知(林前2:10)及無處不在的屬性(林前6:19),如同神一樣。聖靈使人重生,這乃是神才能作的事情(約3:5至6,8)。
三而一“Triunity”
在大使命的吩咐內,單數的「名」字,卻把聖父、聖子及聖靈的三個不同位格同列(太28:19),如此的使用,也成為初期教會的傳統。在別的經文裡,也有這樣的造句法(太3:16至17;林後13:14);一方面顯出三個不同的位格,另一方面又表明聖父、聖子、聖靈皆是真神。
貫穿新舊約
在新舊兩約聖經內,我們看見三而一的真神,父、子、聖靈合力的彰顯祂的旨意,藉著其言與行來說明,其宣告及工作是一致的。
在創造萬有上
父神以祂的話創造萬有(創1:3)。
聖子耶穌基督就是神的道(約1:1)。
在創造萬有中,聖靈也有祂的參與及工作(創1:2;伯26:12至13)。
在道成肉身上
父神深愛祂的獨生兒子耶穌基督,祂卻把其兒子賜給世人(約3:16)。
耶穌基督從高天的寶座降世,成為人子(路2:11)。
聖靈使童貞女馬利亞感孕生子(路1:35)。
在救贖事工上
父神悅納耶穌基督為祭物,替罪人贖罪(來9:14)。
耶穌基督甘心樂意把自己獻上為祭物(來9:14)。
藉著永遠的聖靈,神的兒子獻上自己為贖罪祭(來9:14)。
在救恩事工上
天父接納浪子的回轉,祂為滿有恩慈及憐憫的父(路15:22)。
耶穌基督為好牧人,尋找拯救失喪的人(路15:14)。
聖靈於悔改歸正的人身上印上印記(弗1:13)。
在相交事情上
天父主動邀請罪人與祂和好(弗2:11至18)。
神子耶穌基督成為神與罪人和好的橋樑(林後5:19)。
聖靈在信徒的身上工作,使神與人和好(弗2:18)。
在禱告事情上
聖天父樂意垂聽世人的禱告(約16:23)。
奉著神兒子耶穌基督的名字,我們的禱告可蒙垂聽(約16:23)。
聖靈引導基督徒的心,教導我們怎樣禱告(羅8:26)。
在榮耀國度上
耶穌基督把國度交給父神,最終由祂接管萬有(林前15:24)。
耶穌基督使信徒卑微的身體改變,得著榮耀的身體(腓3:21)。
聖靈向人發出邀請,讓人可進入神榮耀的國度(啟22:17)。
5) 不足的例子
在教會歷史裡,人試圖以不同的方法來 解釋,但所提出的例證均是有缺乏的。
亞他拿修“Athanasius”以泉源、清溪及小川作為例證。
百特門“Boardman”以雲、雨及霧為例子,試圖解釋這個深奧的真理。
羅伯尊“F. W. Robertson”以顏色 、形狀及大小為例證,嘗試作為三位一體的比方。
聖帕遞“St. Patrick”曾用一種三瓣樹葉來作比方。
有人以水的三種不同形態,即液體、冰及蒸汽來解釋。
有學者以看不見的紅外線喻為父神,以看得見的黃色光線喻為聖子,以從效果中看見的藍色化學光線喻為聖靈。
有人以商業公司為比喻,這間機構由三位兄弟一同開創,各人均是老闆,他們合作無間,共同經營如同一人般。
有神學家以太陽、太陽光及太陽能作比喻,藉此解釋三一的真神。馮著肉眼,人不能目睹太陽的本體,如同父神不是肉眼所能見的(來1:3),我們卻可看見太陽所發的光輝,正如基督是父神所發榮耀的光輝一樣,陽光使種子及植物生長,顯出太陽所出的能力,這好比聖靈在人心中所作的奇妙工作,顯出神的大能來。
有人以光線的三種特質:化學線的光、發光的光及致熱的光,藉此解釋這個聖經所啟示的真理。
杜永嘉以人的不同身份來作比喻,自己乃是母 親的兒子,在孩子的眼中卻是父親,於學生中間則是老師。
雖然不少人持這種的講法來解釋三位 一體的真理,但這個比喻是極其錯謬的,因為聖父、聖子及聖靈絕不是神的三個身份,各以不同的身份出現在世人的面前。
6) 緊記的地方
基督徒應緊記,我們所信奉的神是合一的。一神論是猶太教及基督徒共同接受的真理。神只有一位,不是三位。
聖父、聖子、聖靈三位不同位格的神聖是必須確認的,神只有一位,卻擁有三個不同的位格,於本質上,三者是同尊及同榮的 。
神乃是三而一的“The Threeness and the Oneness of God”,從數字來看似乎是不合理,好像是彼此矛盾的。持這種態度的人,其實是以屬地的眼光來看三位一體之啟示。神是靈體,我們切勿視祂為物質,應以屬靈的眼界及態度來解釋及明白這個極其重要的教義。
三一的真神是永恆的,從亙古至永遠,聖父、聖子、聖靈均不會改變,三個不同的位格,意即其本質及神性,均不會受到時間及空間的影響。
也許在聖經的啟示裡,我們看見三一神的工作有所不同,並且於地位上,也有差距,這不過是在時間上其角色扮演有別,三者均有不同的崗位。
三位一體的真理,有限的人無法可完全明白。我們應自認不足,承認自己的渺小,並應以信心來接受這真理。
正確認識三位一體的真理,也是基督徒明白神救贖工作的鑰匙(約3:6,16;啟13:8)。
明白三位一體的真理,有效幫助我們了解神啟示所使用的溝道或法則,父神藉著祂的愛子及聖靈來向人啟示真理(約1:18;16:13)。
神造男造女,兩者均有不同的地方,主要不是等級的分別,乃是在次序上有所不同(林前11:3)。同樣,父、子、聖靈沒有等級之分,卻只是在次序上有所分別。
在信徒 的禱告生活裡,藉著聖子耶穌基督的名,並且藉著聖靈的指引,屬主的兒女便可親近父神(約14:14;弗1:6;2:18;6:18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