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反神學說

你認為在世上最敵擋基督教的學說是甚麼?請列舉一些理由。

甚麼是「多神主義」呢?為何人竟會相信這種宗教思想呢?

何謂「泛神論」?試從中國傳統宗教中找出一些例證。

反對基督教的說,形形式式,花樣百出,曾出不窮,以科學、哲學及宗教的形式出現,直接或間接地反對基督教的要理。

基督教的教義,常被哲學家所蔑視厭棄,視之為愚拙。聖經卻早已警告信徒:「你們要謹慎,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學(原文為“Philosophy”,可譯作哲學),和虛空的妄言,不照著基督,乃照人間的遺傳,和世上的小學,就把你們擄去。」(西2:8)

章力生博士說:「世俗的哲學,乃是「內在哲學」“Immanence Philosophy”、「人本哲學」;其本質乃在崇拜理智、神化自我,這乃是一種褻瀆的叛道的宗教行為。」

近代的哲學較科學更為敵視基督教。著名的哲學家,如羅素“Bernard Russell”、葛羅奇“Benedetto imCroce”、杜威“John Dewey”等,均是強烈的無神論者。杜威斷定「超自然主義」,乃是近代文明最大的障礙。

亞理斯多德宣稱:「無論吾人愛好哲學與否,事實上都不能不講哲學。」廣義來說,哲學乃是人類在考察宇宙人生問題以後所形成的一種思想形態。人之所以與動物有別,乃在於其對人生的目的及命運,有一種感覺,一種想法。所以,最廣義的說,凡屬人類,均是哲學家。

1) 「無神論」“Atheism”

詞彙溯源

「無神論」,希臘文是由「沒有」“a”及「神」而組成的,即沒有任何神明。

蘇格拉底被視為「無神論者」,因為他不接受官方所認可的希臘神明。在歷史中,這個詞彙也用來形容那些不接受猶太或基督教的信仰者,視之為「無神論者」。

不同類別

簡單來說,「無神論」可分為兩個類別:

「理念性的無神論」“Theoretical Atheism”

「理念性的無神論者」,這類人在理智上否定有神的存在。

在這個類別中,有神學家把它分為三大類:

「教義性的無神論」“Dogmatic atheism”,即完全否定在宇宙萬物中有一位至高的主宰。

「懷疑性的無神論」“Skeptical Atheism”,這類無神論者質疑人怎樣可有智力來剖悉究竟有沒有神。

「批判性的無神論」“Critical Atheism”,這批人認為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有神的存在。

「實踐性的無神論」“Practical Atheism”

這種人或許相信有神的存在,但卻在行事為人的操守上,表現到如同沒有神一般。

2) 「不可知論」“Agnosticism”

詞彙溯源

這個詞彙由赫胥黎“Thomas Henry Huxley”於1869年所使用,指出對形而上事物的理論,抱以宗教或哲學態度,均不可證明或反證的。

學說介紹

認為人所認識事物的現象,只是假象而已,對於事物的本質與真實是不可知的。關於此論的代表著作有康德的《對於物體本身的考察》及休姆的《懷疑論》等。

普遍這派人士,認為人的心智能力,乃是有限的,不可靠的,對於絕對之存在,事物的本質,並非人可知曉的。

不同學派

屬心理的不可知論者,以康德為代表,即神及宇宙的奧祕,非人類的智力所能測透,而須藉意志;故此,「意志」是高於「知性」的。

為邏輯的不可知論者,以赫胥黎為代表,謂關於神和靈界的事物,其贊成及反對的意見,不可成絕對的理論,不可證明或反證。

為本體論不可知論者,以漢彌爾頓“Sir William Hamilton”為代表人物,謂神和超自然感覺的實在,乃屬於絕對的本體,非人有限的心靈所能掌握的。

為相對的不可知論者,以約翰密勒“John Stuart Mill”為代表,即人對於宇宙萬物,不可確知究竟,所得知的事情,僅限於人的個人切身問題。至於宗教性如永生的探索,世人只有相對的知識,而沒有絕對的認識。

表達方式

孔子雖沒有否定神的真確性,但他說:「未知生,焉知死。」(論語,卷十一,先進,第十一章),又說:「夫子之言性與天道,不可得而聞也。」(卷五,公冶長,第十二章),亦說:「子不語怪、力、亂、神」(卷七,述而,第二十章),看見他對超自然的事物,是抱不可知的態度。

不少現代人,對於福音的真理,也抱著這種態度,他們常說:「信就有,不信就沒有。」

3) 「進化論」“Evolution”

詞彙溯源

最先使用這個詞彙者,乃由柯舍納“Nicolaus Cusanus”(1401-1406)開始。這詞彙即「線乃點之進化」,乃就數理而言。

一般來說,進化論乃指萬物的變化推進,自簡而繁,自低而高,自粗而精,自惡而善。

不同類別

進化論可分為兩個主要的類別,一為哲學的,一為科學的。

自然科學的進化論,亦可分為兩個派別。第一個類別,乃是有神的無神論,雖然相信有神的存在,但他們的理據互相矛盾,犯駁的地方甚多。第二個類別,即無神的進化論。這種理論勾結唯物論及無神論的信奉者,一同反對聖經所宣告的真理。

學說介紹

進化論的鼻祖

最先倡導自然科學的進化論,不是達爾文,乃是最先由法國自然主義者拉馬克“Lamarck”開創的。這人推斷一切植物、動物及人類,均是從簡單的胚種進化而來。雖然他相信神的存在,但卻認為神只創造物質,隨後就不再管理;換句話說,世上所有的活物,皆是由無知無覺的物質及其能力演變而成,也就是說,生命不是源自神,乃是從自然演變而來的。

拉馬克的學說

由於萬物生存的環境不斷的變遷,因此促動萬物有新的慾望及需要。

基於新的慾望,便引發新的行動,從而養成新的習慣。

這些新的行動及習慣,便引起新陳代謝的作用,使沒有用處的器官漸消失,因而產生各類新的器官。

達爾文的學說

達爾文的學說有四個要點:

遺傳說,即「有其父,必有其子」。

變種說,雖然「有其父,必有其子」,但對比他們的先祖,總有點不同。

「生存競爭」說,指動植物的生長是屬幾何級數的,因此養生之物供不應求,故必競爭,始能生存。

「適者生存」說,由於「自然淘汰」,唯有最優秀的始能生存。

4) 「唯物論」“Materialism”

學說介紹

這派人士認為宇宙世界中的根本是客觀存在的物質,不承認物質之外的存在,將精神作用視為由物質所產生的。

唯物論以宇宙萬物的本質,均可以物質來加以說明,其本質就是物質的。所謂精神,乃是附於物質之內,絕不可離開物質而存在。世上的一切現象,皆是物質的運動,最終仍還原於物質。這派人士視物質乃是自有永有的,完全否定神是創造萬有的主宰。唯物論也是變相的無神主義。

可怕影響

馬克思“Karl Marx”(1818-1883),為德國的社會哲學家、經濟理論家、改革家。他的夥伴名叫恩格斯“Friedrich Engels”(1820-1895),乃是德國社會學家及經濟理論家,兩人一同倡導的學說,後人稱之為「馬克思主義」“Marxism”。

前人談論唯物論時,全屬理性的唯物論,與社會及經濟的問題完全無關。馬克思及恩格斯卻倡導經濟或社會的唯物論,使全人類歷史發生巨變。他們認為人類精神發展的基礎,全在社會生活的物質;人類歷史的現象,乃為人民經濟情況的反映;人類的歷史,乃為階級鬥爭的歷史;不斷的鬥爭,社會始能進步。兩人發表「共產黨宣言」,積極推動共產革命運動,禍及多人。

5) 「多神主義」“Polytheism”

多神主義的信念

多神主義乃是一種宗教信念,敬奉眾多的神明。由古至今,在世界各地裡,信奉者接受宇宙中的自然力量或東西為神明,亦同時敬奉海陸空的各樣柬西,如植物、走獸及飛禽等。不單如此,他們還將神明人格化“Anthropomorphism”,如昔日的希臘及羅馬人,就是如此了。

多神論的近親

多神論顯然與「泛靈信仰」“animism”、「圖騰崇拜」及「敬拜祖先」有密切的關係。

多神主義的例證

比方如印度人敬奉猴子,中國人敬拜祖先及石頭等。

6) 「唯心主義」及「實在論」“Idealism and Realism”

唯心主義的別名

「唯心主義」,又稱為「觀念論」。

唯心主義的定義

屬於哲學上的認識論,把現實存在物僅當做是表像的存在,而否定外部世界的實在性思想。在哲學的課題裡,唯心主義乃是有關實存“Reality”的道理,也是屬乎意識“Consciousness”或非物質思想的學問,主要任務乃是探討世界的形成。他們認為實存是「思想相關」“Mmind-correlative”或「思想並列」“Mind-coordinated”,即構成「外在世界」“External World”的真實物體不可與思想的觸覺分開,唯有與思想運作一同的共存。

「實在論」“Realism”

實在論的定義

在哲學上,與觀念論相對的一種學說,主張外在的世界是客觀獨立存在,且實在存於人心表象之中。在現代的哲學裡,乃是藉著感官與外界的物體接觸,而物體的存在是與感官無關的。此外,他們倡導靈魂精神和理性等精神上的事物為宇宙本質,同時它們是優先而獨自存在的。

實在論的代表

其代表人物有萊布尼茲、黑格爾、斐希特等人。

7) 「泛神論」“Pantheism”

泛神論的定義

簡單來說,「泛神論」是指一切物體皆與神完全相同。這種理論可延伸至兩種傾向:第一,在宗教理念上,宇宙萬物就是一個極大的靈體;第二,在某程度上,所有實存的物體乃是聯合在一起的。

泛神論的類別

「非宇宙性的泛神論」“Acosmic Pantheism”,這是宗教性的泛神論者。

「宇宙性的泛神論」“Cosmic Pantheism”,這派人以宇宙中的存在實體來取代神,把宗教意味除掉,乃是一種沒有宗教的泛神主義。

泛神論的代表

在西方哲學家中,以荷蘭的斯賓挪沙“Baruch Spinoza”(1632-1677)為最著名的泛神論的信奉者。他推斷物質既是自足“Self-sufficient”的,而唯有神才是自足的,祂也是唯一的物質,那麼神就是一切。

8) 「自然神論」“Deism”

自然神論的別名

別名「理神論」或「自然神教」。

自然神論的代表

十七、十八世紀時,由英德哲學家倡導,主張神仍受自然法則的規限,而排斥耶穌基督的神性,或聖經的啟示之說。代表人物有柯林斯“Collins”、伏爾泰“Voltaire”、盧梭“Rousseau”等。

自然神論的學說

他們以神為萬有之本源,超乎萬有而存,與泛神論不同;但他們卻不接受神是有位格的,絕對不接受祂管治萬有,並能把自然律變更;換句話說,他們不相信世上有神蹟的。

9) 「實證論」“Positivism”

實證論的別名

「實證論」“Positivism”,又稱為「積極論」或「實驗論」。

實證論的學說

主張排斥思辨,注重經驗,只承認實證的事實,認為人們不可能也不必要認識事物的本能,而科學研究只是主觀經驗的描寫,不反映任何客觀規律的哲學。這派人士認為形而上學及神學皆為不足及不完全的知識體系。

實證論的代表

由法國數學及哲學家孔德“Auguste Comte”(1798-1857)所創。

10) 「一元論」“Monism”

詞彙溯源

源自希臘文的字眼,即「一」“Mono”的意思。

學說簡介

哲學的派別,用唯一原理說明萬有現象的本質。始用此語的是德人渥爾夫“Wolff”。他們推斷,在宇宙萬有中只有一種的物質。這種學說抗衡「二元論」及「多元論」的講法。

不同學派

可以分為三種主要學派:第一,「物質化的一元論」“Materialistic Monism”;第二,「理想化的一元論」“Idealistic Monism”;第三,「思想性的理論」“Mind-stuff Theory”。

11) 「二元論」“Dualism”

二元論的學說

二元論者相信現實是由兩個完全不同的部份組成。兩者本質既不相同,故此不能以同一標準來量度,因為彼此並不相連。二元論是利用兩種相反的原理或方法,以說明、解釋事實真象的宗教觀乃至哲學觀。

二元論的代表

如亞里斯多德解釋形與質,笛卡兒以精神與物質對立等。

12) 「多元論」“Pluralism”

本學說創始於希臘德謨克里圖斯學派“Democritus”的原子論“Atomists”,主張宇宙本體由多數獨立自存的實體集合而成,與一元論對立。意即宇宙萬有是多元化的,絕不是由一種原素組成的。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Twitter picture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