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课:保罗的告诫(腓4:2至9)

2友阿爹和循都基、要在主里同心.

3我也求你的、这两个女人、因在福音上曾与我一同苦.有革利免、并其余和我一同作工的.他的名字都在生命上。

4要靠主常常喜.我再、你要喜

5人知道你们谦让的心。主已近了。

6应当、只要凡事借着祷告、祈求、和感所要的告 神。

7神所出人意外的平安、必在基督耶里、保守你的心怀意念。

8弟兄、我有未.凡是真的、可敬的、公的、清洁的、可的、有美名的.若有什么德行、若有什么称赞些事你都要思念。

9在我身上所学习的、所受的、所听的、所看的、些事你都要去行.平安的 神、就必与你同在。

10我靠主大大的喜、因思念我的心、如今又生.你就思念我、只是得机

1) 「仔查看」 “Eye” 

iEXP 查经法

友阿爹循都基是谁﹖究竟发生了什么事,使保罗劝她们同心呢﹙4:2﹚﹖

2 何谓「这?为何这些人能帮助这两位妇人呢﹙4:3﹚﹖

3 乐」同心「谦让的心有何关连呢﹙4:2,4,5﹚﹖

4 为什么使徒保罗要在此提及不应挂虑与操练祷告的真理呢﹙4:6﹚﹖

5 什么是出人意外的平安﹙4:7﹚﹖

6 为何保罗劝勉信徒要思想这些东西呢﹙4:8﹚﹖

7 信徒在生活上的实践与神的同在有何关系呢﹙4:9﹚﹖

8 腓立比信徒为什么常思念保罗呢﹙4:10﹚﹖

2) 「小心解释」“Expound” (E) 

iEXP 

iEXP 查经法

友阿爹循都基是谁﹖究竟发生了什么事,使保罗劝她们同心呢﹙4:2﹚﹖

的善

「我友阿爹和我循都基、要在主里同心.在希腊文圣经里,这里是如此说:「我友阿爹和我循都基、要在主里同心.在短短一节经文里,劝」出现了两次。某英文译本把它翻作「请。在腓立比教会里,使徒保罗深得不少信徒的尊敬。在此,他不以德高望重的领袖自居,但仍谦卑的心来善劝两位女信徒。如此谦和的态度,乃是值得我们现今信徒学习的。

不同心的人

友阿爹循都基,两者皆是希腊的名字。使徒保罗指名道姓不但提及她们的名字,也毫无避讳的指出她们的问题;由此可见,这不同心的问题实在带给教会很大的伤害。再者,这两位女士均有以下几个不同的身份:

会会

在初期教会时代,不少问题及攻击是源自非信徒的,但这两位女士却带给腓立比教会问题。

滋事分子

极有可能,她们的问题与真理是无关的,因为根据保罗以往惯常的作风,必定会指出她们在真理上的偏差。

重要的人

保罗如此的伏笔,深信她们两人皆是当时为人熟识的领袖。

得救的人

保罗清楚指出说,这两位妇人的名字已被记在生命册上,意即她们是属乎主的人﹙4:3﹚。

同工

最后,她们曾与使徒同工,并且她们的工作是获得保罗认同的﹙4:3﹚。

不同心的原因

虽然有不少学者凭推考,指出两名女信徒的问题,但圣经却没有交待其原因。

2 何谓「这?为何这些人能帮助这两位妇人呢﹙4:3﹚﹖

佚名的信徒

保罗没有称呼这位信徒的名字,而只有见证这人是「真的」。如此的用语,可以用来形容两头牛一同拉着重担,意即是说,这位信徒是与其他信徒同负重担的。究竟这信徒是谁﹖没有人可以确定这人的身份,有人推断他是一位具盛名的信徒,亦有学者臆测是指整间腓立比教会。

某圣经学者推断这人是教会的长老,由于他还未能解决这两位妇人的争端,那么便提醒他要继续处理这事件。在新约教会里,牧师、长老及监督是同义词。

牧者的职责

,吕振中译本是翻作真的负轭同伴。在事奉上,这人是保罗真正负轭的同伴。使徒保罗没有直呼这人的名字,但却以这人属灵生命的记号为其代名词。极有可能,这人是为腓立比信徒熟识的,并且他是教会领袖之一,甚至他是这教会的牧师。由于这两位妇人不和的事件已成为街谈巷议,那么这位牧者必须处理此事。

乐」同心「谦让的心有何关连呢﹙4:2,4,5﹚﹖

定不移的勉﹙腓41

使徒保罗称腓立比信徒为他的喜乐及冠冕,因为他与他们拥有密切的关系。在牢狱中,腓立比教会成为保罗得着喜乐的源头,因为信徒不但十分齐心,也为到福音不遗余力﹙腓1:4﹚。冠冕是赛跑好手所得的奖励;通过如此富图像的描述,保罗表示在见主论功行赏的一刻,腓立比教会必能得着主的称赞及赏赐。最重要的是,这位属灵父亲提醒信徒要继续的倚靠主,持守他们的信仰。

合而一的勉﹙腓423

在此,保罗提及三位信徒的名字,分别是友阿爹、循都基及革利免。保罗同工的名字皆记在生命册上,意即他们不但享有永生,也为神所认识的。保罗曾先后与友阿爹、循都基及革利免一同作工,意即他是认识他们为人的。换言之,以上三位同工皆是为神及保罗所熟识的。特别之处是保罗特意提醒友阿爹及循都基在主里同心,意味着她们之间出现了问题。喜乐乃是腓立比书的焦点所在,而齐心协力是使教会享有和谐及喜乐的秘诀。

靠主喜勉﹙腓445

使徒保罗勉励信徒要倚靠主,因而可常常拥有喜乐的心情。若教会失去同心的话,内部问题便会接踵而来。没有「谦让的心,乃是破坏教会同心的元凶。「谦让的心,意即平静及公平的心灵。享有如此心灵状态的信徒,才会放下自己的权益,并且因而得着喜乐的秘诀。再者,信徒能常常享有喜乐,乃是认识到主已近了的真理。关乎这一点,圣经学者有以下两大类不同的解释:

今基督的同在

意即主是靠近其子民的,并且乐意听他们的呼求。

将来基督的同在

这是指教会被提或基督再来的真理,两者皆指出基督是信徒的主宰,并且祂是永永远远的与他们同在的。无论是现今或将来的同在,两者皆提醒基督徒要学习谦让的功课。再者,由于主无间断的同在,我们便可常常与祂联系,为此便应欢喜快乐。

4 为什么使徒保罗要在此提及不应挂虑与操练祷告的真理呢﹙4:6﹚﹖

常常忧虑的人是没有喜乐的,这是极其容易理解的道理。保罗告诉信徒要靠主常常喜乐,而挂虑乃是喜乐最大的拦阻之一。什么是除去忧虑最佳的方法﹖保罗的结论是祷告。他先后用了三组不同的字眼:

「祷

这个字眼说明信徒应对神作出敬拜及委身。

祈求和感谢」

它可翻译作存感的祈求祈求,意即为到个人的需要,信徒应向神倾心吐意。基督徒能为到自己的需用,存坦然无惧的心向神倾诉。这是神的恩典,为这福气我们应感谢神。

「将所要的告 神

基督徒可明确及具体的把自己的需要带到神面前。神既然知道我们的需用,故此,我们便不用忧虑,并且这是我们可享有喜乐的原因。通过如此祷告的心态及操练,神的平安便会护卫信徒的心灵。在此,神所赐的平安与倚靠主而得的喜乐是息息相关的﹙腓4:4﹚。

5 什么是出人意外的平安﹙4:7﹚﹖

源自真神的平安

保罗所提及的平安,乃是有别于世人的。自信主后,基督徒便与神和好,因而享有心灵的安宁或平安。这是神圣的平安。

超越悟性的平安

出人意外的,可以译作「超越所有悟性的」。这源自神的平安,乃是远超世人的智力、分析、眼光及悟性。意即是说,人可试图凭着其智力、分析、眼光及悟性来享有平安,但却没法得着如此超然的平安。

护卫的平安

心怀意念,意即心及头脑。在此,两者是同义词。保守,乃是军事用语。通过具图像的描述,保罗指出源自神的平安,必定如同军队一般,护卫着基督徒的心灵。

6 为何保罗劝勉信徒要思想这些东西呢﹙4:8﹚﹖

假若人要享有喜乐及平安,不被天天的重担压得透不过气来,那么我们便必须有正确的观点或思想。在此,有七大类事物是值得基督徒思念的;我们应常常思想可敬的清洁的有美名的及值得「称赞」的事情。,即诚实之意。可敬的,乃是值得尊敬的意思。,即神或人公正的事,这乃是值得人家尊敬的。「清洁的」,即与神有关的纯洁或圣洁。,乃是叫人喜爱的事情。有美名的,即卓越道德的事情。「称赞」,指出这些事情是值得叫人称颂神的。

7 信徒在生活上的实践与神的同在有何关系呢﹙4:9﹚﹖

保罗以身作则的把真理教导信徒,并且现今郑重的鼓励信徒,要实践从他身上所学到的真理。这里的,意即惯性的实践。使徒提醒信徒要知行合一,把学到的真理应用出来,成为他们的习惯。拥有正确的思想及行为的信徒,必可经历从神而来的平安。

8 腓立比信徒为什么常思念保罗呢﹙4:10﹚﹖

由自己亲手建立腓立比教会至今,保罗已阔别那里的信徒有十年的光阴了。腓立比教会起初一直支持使徒的工作﹙徒17:1至13;17:14至18:18﹚,但后来却没有机会接济他。为何没有机会﹖以下是三种不同的推论:一,当腓立比教会落在极度穷困里,因而无法支援保罗。二,他们忽略了保罗的需要。三,他们与他已失去联络。不论怎样,腓立比教会是一直惦记他们创会牧者的。

3) 心行道」“Exercise” (X) 

iEXP 

iEXP 查经法

分享自己近日属灵的光景。心中有没有乐」呢?与信徒可同心事奉吗?与人相处时,有没有「谦让的心呢?

组长带领组员一同思考怎样可培育美好思想的方法。

4) 「勇敢见证 “Proclaim” (P) 

iEXP 

iEXP 查经法

在研经后,基督徒应尝试把真理应用在日常生活、家庭生活及教会生活里,并且求神让你经历祂话语的真实及神的大能。在家庭祭坛、小组聚会及社交场合里,把握机会向未信主及信徒分享自己的经历及见证福音的大能,也借此建立信徒的生命。

在查考经文后,慕道的朋友可以存一个开放的心向神祷告,为要尝试经历这些真理的可信性。无论遇到什么难题或经历,慕道者可尝试祷告,并在下一次查经时与各人分享。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Twitter picture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