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简体:请继续向下看)
Amazon Music
https://music.amazon.com/podcasts/cc37ca77-9049-4a9b-bd84-e2697b06db4e
Apple Podcasts
Spotify
5拋擲石頭有時、堆聚石頭有時.懷抱有時、不懷抱有時.(傳3:5)
在傳道書第三章內,作者提及「拋擲石頭有時,堆聚石頭有時」及「懷抱有時,不懷抱有時。」單憑觀察日常生活,我們不難發現這些皆是一些難以預料的情況。究竟為何作者要引述這些事情呢?
1) 拋擲與堆聚石頭有時(傳3:5)
第一種解釋
在參考不同學者的見解,「拋擲石頭有時,堆聚石頭有時」皆有不同解釋,其中一種是拆除及興建 “demolish and build up”。
舊約背景
以色列地各處皆有石頭,昔日房子是以石頭成的。房屋經過多年的居住後,變得破舊不堪,不宜人居住,如果不把它拆毀,就沒法可重建。戰爭帶給世人不少的苦楚,許多人的房子被炮火的波及,叫一生的心血盡毀。
舊約事件
所羅門王時代,國家極其繁榮,這位偉大的君王大興土木。建造聖殿時,所羅門王使用了七萬個扛抬的工人,也使用了八萬人在山上鑿石,用來立殿的根基,這就是「堆聚石頭有時」。
新約時代
希律王為討好猶太人,便替他們重建聖殿,但在主後七十年,聖殿被人焚毀,殿頂的金片被溶化到石頭底下,羅馬兵丁翻開石頭,把金子取出,結果一塊石頭也不留在另外一塊的石頭上,應驗了主耶穌的預言,這就是「拋擲石頭有時」了。
講粗話的惡習
有些人喜歡不停地說污言穢語,句句說話出口,均不宜成人及小朋友聽。有些人終日以賭博為伴,忽略家人的需要,把大量的金錢輸光。某些朋友沉迷吸食毒品,沒法戒掉,至終叫他們妻離子散。有些男士被情慾捆綁,滿腦子盡都是色情的思想。這些不良的習慣或喜好,捆綁著他們,使他們沒法勝過。通過以上這節經文,讓我們看見,有些不良的事物或關係,纏擾著不少人,有待我們把這些東西除掉。
靠福音戒毒
香港有不少靠福音戒毒的中心,強調藉著吸毒者信靠耶穌基督的福音,便能叫人成功戒除毒癮。在這些基督教團體中,我們看見「拆除」及「興建」 的工作,意即未信主的人藉著信靠耶穌基督的福音,把舊有的罪惡拆除,取而代之,就是藉著耶穌基督所賜的能力來重建這人。
向妻子報復
某男子想了結他三年的婚姻,由於他含恨甚深,不單想拆毀這段感情,並且要向她妻子採取報復,於是便前往心理學家處,試圖從專家身上獲取意見。這位心理學家便對他說:「辦法就是:回家後開始以妻子為女神般看待,給她不間斷的關心,帶她出外吃飯,幫助她料理家務,稱讚她一切的一舉一動。總而言之,當她為女皇。如此作兩個月,然後你便執拾離開,由於你對她那麼好,她一定會崩潰。」過了兩個月後,這位心 理學家與這位男子通電話,便問道:「當你離她而去時,她有沒有崩潰呢?」這位男子便說:「你是不是開玩笑?即使我得著世界一切的好處,也不會離開這婦人。現今我擁有一 男人最渴想的美滿婚姻。我妻子是我的女神。」
神的拆毀及修補
世上有不少人想拆毀其婚約,認為他們的婚姻是沒法可修補的。或許人不可修補,如果你願意倚靠神的話,衪一定會幫助你。人看來是拆毀,在神的眼中,衪可以把一切事情重新興建過來。
第二種解釋
第二種見解是破壞及收復 “destroy and recover”。
敵對及友誼
簡單來說,這節是指個人或群體方面的敵對及友誼。巴勒斯坦地滿佈石頭,農夫必須把石頭除掉才可以耕種。如果你要對付敵人的話,你可以把石頭拋擲在他的田地上。
反對的學者
可是,有些學者認為這不合理,因為這決不是智慧及正確對待別人的做法。
個人的見解
按我個人見解,傳道書在此不是教讀者處人處事,而卻是指出世上難以預料的現況。當面對敵對你的人,你可以用「拋擲石頭」的方法,亦可以用「堆聚石頭」的方式來解怨。
化敵為友
比方說,有些敵對你的人,向你的園子拋擲石塊,蓄意破壞你的園子及農作物(參考列王紀下3 :19 ,25)。過了不久,化敵為友,又將拋擲的石頭收集起來,堆砌成為矮牆。 究竟你們是朋友或敵人,各有其時。如果這個解釋是合理的話,通過這個解釋,讓我們思想到仇恨及饒恕的真理,意即仇恨是可以化解的。
日軍的改變
日本空軍的飛機師淵田美津雄 “Mitsuo Fuchida”,乃是一位絕對效忠國家的軍人。他十分景仰德國狂人希特拉;故此,上至髮型,下至唇上所留的一小撮鬍子,也模仿他偶像的模樣。這位軍事狂人參加了多次的大戰,如中途島戰役等。此外,在日本人正式在美國密蘇里號 “Missouri”簽署投降的文件時,他也有分兒參與。雖然日本成為戰敗國,但這人總沒有覺得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是有問題的。在戰爭過後,他的一切夢想都成為幻滅。有一天,當他聽見盟軍善待日本的戰犯 “prisoner of war”,覺得十分希奇,因為日本人是以殘忍的手段來對待戰犯的。此外,他知道一位婦人怎樣照顧日本的軍人,而這位女士的雙親是宣教士,乃是被日本人斬首的。在這婦人的身上,他看見饒恕。由於這樣的驅使,讓他開始唸聖經。之後他悔改信主,成為一位基督徒,後來更成為一名傳教士。在1976年離世前,他在日本及美國引導多人信主。各位,以上是一個化敵為友的見證。
饒恕的決定
在1989年一名以色列軍人於加沙的南部巡邏,他和同僚的吉普車被巴勒斯坦人襲擊,之後證實這位四十歲軍人已告死亡,叫他的太太變成寡婦。他的遺孀要作一個重要的決定,究竟是否把亡夫的心臟捐贈出來,救回別人的生命呢?問題就是,如果把其心臟捐贈出來的話,這器官便會落在一位五十四歲的巴勒斯坦人。巴勒斯坦人乃是這位婦人的仇敵,把她丈夫寶貴的牲命取去。她本來可以揀選血債血償,以牙還牙的方法,但美麗的是,她選了饒恕的路,救回這位巴勒斯坦人的牲命。各位朋友,以上亦是另外一個化敵為友的故事。
新約的教訓
羅馬書說:「現在我們既靠著衪的血稱義,就更要藉著衪免去神的忿怒。因為我們作仇敵的時候,且藉著神兒子的死,得與神和好,既已和好,就更要因衪的生得救了。」 (羅5:9至11)聖經明說,神是完全沒有罪惡,聖潔沒有瑕疵,並且衪極其恨惡罪惡的。我們是犯罪的人,由於罪惡的阻隔,叫我們成為神的仇敵。如何可以與神恢復正常父子的關係,聖經便讓我們知道,和好的方法是藉著耶穌基督所流的寶血。各位朋友,神願意與世人化敵為友,你們願意與祂和好嗎?各位,你們有沒有家人及朋友是不肯接受的嗎?通過今天的信息,你們願意先走一步,嘗試與他們和解嗎?
第三種解釋
某聖經學者認為人最先把石頭收集起來,用來築牆或房子,但可以改變初衷,或基於別的原因,竟把收集起來的石頭拋掉。簡言之,這是採集及棄置建築物料。總括來說,第三種見解是放棄與珍惜 “abandon and treasure”的意思。或許這裡的意思是,起初人不識貨,視石頭為卑賤之物,後來卻發現其寶貴,於是重新把它收拾起來(參考詩118:22;太21:42;徒4:11;彼前2:4)。
遺棄父母
把年老的人遺棄於醫院內,北美洲人稱它為「祖父母遺棄法」。不少人把長者帶到醫院,然後便突然離去,為此醫生及護士便要偵查這些老人家的身份。在1991年,一名女子把其八十二歲的父親帶到愛達荷州愛達州 “Idaho”某處的賽道,然後把父親遺棄在那裡。有醫生指出,這種做法並不罕見,單單在美國每年就有十萬至二十萬名老人家被人遺棄於醫院內。
不孝的罪
俗語說:「家有一老,如有一寶。」現代社會,不少夫妻二人需要出外作工。如果家中有長者替他們打點一切,照顧孫兒,預備飯食,實在減輕了年輕一代的工作量。但有些人十分現實,如果發現其父母親再沒有利用價值時,便用盡一切方法把他們棄掉。這是沒有親情,乃是大罪。普遍父母對兒女是有益處的,但當子女覺得年老父母對他們有損時便即時棄掉。
選擇輕生
當許多青年男女感情破裂時,他們便胡思亂想,有些更採取報復,對付對方,某些則自尋短見,以死來解決問題。感情破裂,故然是痛苦,但在談戀愛的過程中,總有些溫馨的時間,值得人回憶或珍惜的。為何以消極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呢?最初談戀愛是甜蜜的,但後來兩人發現及不來時,但放棄這段感情。正如傳道者說:「拋擲石頭有時,堆聚石頭有時」。
自殺熱點
對某些人來說,十二月是一個叫人十分苦惱的月分。在美國每年就有二萬八千人自殺,不少人則揀選在十二月來了結自己的生命。三藩市金門大橋就是其中一個自殺非常熱門的地點,單單在三藩市自殺的人就有十分一是死在金門大橋的。自1937年金門大橋開放以來,就有約有一千宗已被證實的自殺案件。據一些報告指出,當人從大橋跳下之前,眼光是遙望著三藩市,而不是望著大海的。有人指出,這是他們仍是想在人群中尋找最後的一個盼望。有人說:「自殺不是一個暫時的方法來解決一個永性久的問題,乃是一個永久性的方法來解決一個暫時的問題。」 “Suicide is not a temporary solution to a permanent problem; it is a permanent solution to a temporary problem.”生命是源自真神,並且是極其寶貴的,人不應隨便放棄,卻要珍惜和寶貴的。
探索信仰
各位未信主的朋友,或許你們覺得基督教對你們沒有甚麼價值或意義,昔日我也是過內人,不但對基督教沒有興趣,也頗厭惡基督徒。當我認識耶穌基督後,便發現自己先前對信仰有很大的誤解。各位,人應放棄繼續犯罪的生活,停止叫神傷痛的生活。神愛我們,我們不斷犯罪,遠離衪的面,叫至高者十分難過。各位未信主的朋友,請你珍惜神所賜的救恩。藉著耶穌基督釘死在十架上,宣告神乃是深愛我們的。請珍惜你信主的機會,現今就信主吧!
應有回應
弟兄姊妹,珍惜你是神兒女的身分,我們應多把握機會事奉衪,亦不要隨便缺席主日的崇拜。
2) 懷抱與不懷抱有時(傳3:5)
不同的翻譯
「不懷抱有時」,有聖經學者認為,這處可譯作「離開懷抱有時」,而「離開」則含有「相遠」的意思,意即與人「保持距離」 “to keep at a distance”。
懷抱的解釋
某些猶太聖經學者推斷這是暗示男女的性行為,但在參照上文下理下,我們只可以說,這種講法只不過全屬推測。「懷抱有時、不懷抱有時.」它可以指擁抱義人及拒絕擁抱惡人。擁抱可代表友好的姿態,而在存有敵意或身處在嚴重災難中時,人是不願意懷抱的。
上主的懷抱
以賽亞46:3至4談及神怎樣懷抱自己的子民。在中文聖經和合本內,第三節的「懷搋」與第四節的「保抱」,於原文聖經本是同一字眼,但它卻了用兩個不同的動詞。我認為謝友王牧師的翻譯更容易明白,他翻譯說:「…你們自從出生就蒙我抱起,自從出胎就蒙我舉起。直到你們年老我仍這樣,直到你們髮白我仍背起。我已造作,也必舉起;我既背起,也必拯救。」在希伯來文聖經內 ,這處分別用了三個字眼。第一個是「抱起」 “to take up”,第二個是「舉起」 “to lift up”,第三個是「背起」 “to bear up”。這兩節的經文裡,第一次是「抱起」,第二次是「舉起」,第三次是「背起」,第四次又是「舉起」,第五次再是「背起」。「抱起」,意即放在臂彎裡。「舉起」,意為先是舉到半空中,繼而放在膝上,然後仆在懷內。「背起」,意為騎在肩上或騎在背上。「抱起」、「舉起」及「背起」的動作及次序是多麼美好。雅各家亦稱為以色列家,乃是蒙神揀選的百姓。以色列人被神抱起、舉起及背起,並且神應許必拯救他們,顯明衪是何等愛祂的子民。
丈夫的愛
有位男士的妻子被證實患了「阿爾茨海默氏病」或稱為「腦退化症」 “Alzheimer’s Disease”,起初太太是胡亂說話,或 發出一些沒有意思的問題,後來病程愈崔惡化,需要其丈夫二十四小時的來照顧她。這位太太體重由125磅降至86磅,其丈夫每天如是者,餵她吃東西,替她休俗,替她更換尿布,執拾床鋪,清潔房子,預備食物,替她更換衣服;總而言之,為太太的需要,這位丈夫把自己完全的擺上。有時妻子說一兩個字,但總不能成為完整的句子。某星期五早上,她忽然說了一句話:「你要我嗎?」這句話深深打動其丈夫的心,他便立刻擁抱及給她一吻,並且說:「富麗斯 “Flossie”,當然我要你。」這位婦人說完這話,便返回先前的程狀,但這句話卻叫丈夫永不忘記。 在這個真實的見證裡,我們看見「懷抱有時」背後的愛。這位偉大丈大的背後,滿有愛妻子的心。雖然這是一個可歌可泣的故事,極其美麗,但我們在人世間也看見一個事,就是「不懷抱有時」,人到生命的終結,便要與至愛分開。生離死別是苦難,這種叫人「不懷抱有時」的情況,叫人痛苦不已。
母長頸鹿
在動物世界裡,我們能發現不少屬靈的真理。於長頸鹿生產的過程中,讓我們更能明白世上的苦難。母長頸鹿於高空十呎之上把小長頸鹿生出來,如果旁邊有人看見的話,一定會指控母長頸鹿是高空擲物。當小長頸鹿誕下來後,為母的便用腳踢牠,假若牠不起來的話,就接著不斷地用腳踢牠,直至牠能站立起來。對門外漢來說,我們會認為長頸鹿十分兇殘,連親生骨肉也如此對待。其實真正了解長頸鹿的人士知道,這乃是愛的行動。母親這樣作,是讓其孩子體驗現實的環境,一生出來便知道動物世界是弱肉強食,要懂得怎樣防備覓食者。母長頸鹿懷孕時是懷抱著其骨肉,但當小長頸鹿出生後便不再懷抱著牠,從表面看來,母長頸鹿是惡待其親生骨肉,其實如此粗暴行為也是出自愛。有人埋怨神說:「為何神容讓苦難在世上?」雖然多人嘗試回答這問題,但至今連神學家也未必能給你一個叫你滿意的答案。讓我告訴你,藉著母長頸鹿生子的例子,讓我們知道母長頸鹿向初生的長頸鹿所施與的痛苦,讓我們苦難是有意義的,在其背後含有母親的愛。神讓世人受苦,叫人有所發現,知道這塵世並沒有可戀的地方;此外,藉著苦難,叫我們就近這位神,相信及接納衪,得著永生的福樂。
神的獨生子
約翰福音第一章十八節說:「從來沒有人看見神;只有父懷裡的獨生子將衪表明出來。」(約1:18)主耶穌為父神的獨生愛子,為要表明這個真理,約翰福音的作者就用了「父懷裡的獨生子」。借用以賽亞第四十六章三和四節,父神乃是把主耶穌抱在懷中的。
主被舉起來
主耶穌說:「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,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。」(約12:32)這處聖經是指主耶穌被人釘在十架上,為世人的罪流血捨身。以賽亞書指出神怎樣「舉起」以色列,新約聖經卻論到基督被人舉起來。雖然一個是希伯來文,另外一個是希臘文,但兩者均有一種「被舉起來」的意思。以賽亞論到神怎樣把選民舉起,是本於愛。新約聖經提到主耶穌被舉起來,也是基於愛的緣故。「神愛世人,甚至將衪的獨生子賜給他們,叫一切信衪的,不至滅亡,反得永生。」(約3:16)
你們的決定
各位未信主的朋友,你有沒有看見神怎樣懷抱我們呢?為何一些父母很喜歡懷抱著自己的孩子呢?甚麼緣故有些父親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肩膊呢?這是愛的表現。此外,神愛我們到一地步,藉著十架把衪的兒子被舉起來,流血捨身在十架上。你願意得著神的愛嗎?
世事难料(四) 2.0
(简体:请继续向下看)
5抛掷石头有时、堆聚石头有时.怀抱有时、不怀抱有时.(传3:5)
在传道书第三章内,作者提及「抛掷石头有时,堆聚石头有时」及「怀抱有时,不怀抱有时。」单凭观察日常生活,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皆是一些难以预料的情况。究竟为何作者要引述这些事情呢?
1) 抛掷与堆聚石头有时(传3:5)
第一种解释
在参考不同学者的见解,「抛掷石头有时,堆聚石头有时」皆有不同解释,其中一种是拆除及兴建 “demolish and build up”。
旧约背景
以色列地各处皆有石头,昔日房子是以石头成的。房屋经过多年的居住后,变得破旧不堪,不宜人居住,如果不把它拆毁,就没法可重建。战争带给世人不少的苦楚,许多人的房子被炮火的波及,叫一生的心血尽毁。
旧约事件
所罗门王时代,国家极其繁荣,这位伟大的君王大兴土木。建造圣殿时,所罗门王使用了七万个扛抬的工人,也使用了八万人在山上凿石,用来立殿的根基,这就是「堆聚石头有时」。
新约时代
希律王为讨好犹太人,便替他们重建圣殿,但在主后七十年,圣殿被人焚毁,殿顶的金片被溶化到石头底下,罗马兵丁翻开石头,把金子取出,结果一块石头也不留在另外一块的石头上,应验了主耶稣的预言,这就是“抛掷石头有时”了。
讲粗话的恶习
有些人喜欢不停地说污言秽语,句句说话出口,均不宜成人及小朋友听。有些人终日以赌博为伴,忽略家人的需要,把大量的金钱输光。某些朋友沉迷吸食毒品,没法戒掉,至终叫他们妻离子散。有些男士被情欲捆绑,满脑子尽都是色情的思想。这些不良的习惯或喜好,捆绑着他们,使他们没法胜过。通过以上这节经文,让我们看见,有些不良的事物或关系,缠扰着不少人,有待我们把这些东西除掉。
靠福音戒毒
香港有不少靠福音戒毒的中心,强调借着吸毒者信靠耶稣基督的福音,便能叫人成功戒除毒瘾。在这些基督教团体中,我们看见「拆除」及「兴建」的工作,意即未信主的人借着信靠耶稣基督的福音,把旧有的罪恶拆除,取而代之,就是借着耶稣基督所赐的能力来重建这人。
向妻子报复
某男子想了结他三年的婚姻,由于他含恨甚深,不单想拆毁这段感情,并且要向她妻子采取报复,于是便前往心理学家处,试图从专家身上获取意见。这位心理学家便对他说:「办法就是:回家后开始以妻子为女神般看待,给她不间断的关心,带她出外吃饭,帮助她料理家务,称赞她一切的一举一动。总而言之,当她为女皇。如此作两个月,然后你便执拾离开,由于你对她那么好,她一定会崩溃。」过了两个月后,这位心 理学家与这位男子通电话,便问道:「当你离她而去时,她有没有崩溃呢?」这位男子便说:「你是不是开玩笑?即使我得着世界一切的好处,也不会离开这妇人。现今我拥有一 男人最渴想的美满婚姻。我妻子是我的女神。」
神的拆毁及修补
世上有不少人想拆毁其婚约,认为他们的婚姻是没法可修补的。或许人不可修补,如果你愿意倚靠神的话,衪一定会帮助你。人看来是拆毁,在神的眼中,衪可以把一切事情重新兴建过来。
第二种解释
第二种见解是破坏及收复 “destroy and recover”。
敌对及友谊
简单来说,这节是指个人或群体方面的敌对及友谊。巴勒斯坦地满布石头,农夫必须把石头除掉才可以耕种。如果你要对付敌人的话,你可以把石头抛掷在他的田地上。
反对的学者
可是,有些学者认为这不合理,因为这决不是智慧及正确对待别人的做法。
个人的见解
按我个人见解,传道书在此不是教读者处人处事,而却是指出世上难以预料的现况。当面对敌对你的人,你可以用“抛掷石头”的方法,亦可以用“堆聚石头”的方式来解怨。
化敌为友
比方说,有些敌对你的人,向你的园子抛掷石块,蓄意破坏你的园子及农作物(参考列王纪下3 :19 ,25)。过了不久,化敌为友,又将抛掷的石头收集起来,堆砌成为矮墙。 究竟你们是朋友或敌人,各有其时。如果这个解释是合理的话,通过这个解释,让我们思想到仇恨及饶恕的真理,意即仇恨是可以化解的。
日军的改变
日本空军的飞机师渊田美津雄 “Mitsuo Fuchida”,乃是一位绝对效忠国家的军人。他十分景仰德国狂人希特拉;故此,上至发型,下至唇上所留的一小撮胡子,也模仿他偶像的模样。这位军事狂人参加了多次的大战,如中途岛战役等。此外,在日本人正式在美国密苏里号 “Missouri”签署投降的文件时,他也有分儿参与。虽然日本成为战败国,但这人总没有觉得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是有问题的。在战争过后,他的一切梦想都成为幻灭。有一天,当他听见盟军善待日本的战犯 “prisoner of war”,觉得十分希奇,因为日本人是以残忍的手段来对待战犯的。此外,他知道一位妇人怎样照顾日本的军人,而这位女士的双亲是宣教士,乃是被日本人斩首的。在这妇人的身上,他看见饶恕。由于这样的驱使,让他开始念圣经。之后他悔改信主,成为一位基督徒,后来更成为一名传教士。在1976年离世前,他在日本及美国引导多人信主。各位,以上是一个化敌为友的见证。
饶恕的决定
在1989年一名以色列军人于加沙的南部巡逻,他和同僚的吉普车被巴勒斯坦人袭击,之后证实这位四十岁军人已告死亡,叫他的太太变成寡妇。他的遗孀要作一个重要的决定,究竟是否把亡夫的心脏捐赠出来,救回别人的生命呢?问题就是,如果把其心脏捐赠出来的话,这器官便会落在一位五十四岁的巴勒斯坦人。巴勒斯坦人乃是这位妇人的仇敌,把她丈夫宝贵的牲命取去。她本来可以拣选血债血偿,以牙还牙的方法,但美丽的是,她选了饶恕的路,救回这位巴勒斯坦人的牲命。各位朋友,以上亦是另外一个化敌为友的故事。
新约的教训
罗马书说:「现在我们既靠着衪的血称义,就更要借着衪免去神的忿怒。因为我们作仇敌的时候,且借着神儿子的死,得与神和好,既已和好,就更要因衪的生得救了。」 (罗5:9至11)圣经明说,神是完全没有罪恶,圣洁没有瑕疵,并且衪极其恨恶罪恶的。我们是犯罪的人,由于罪恶的阻隔,叫我们成为神的仇敌。如何可以与神恢复正常父子的关系,圣经便让我们知道,和好的方法是借着耶稣基督所流的宝血。各位朋友,神愿意与世人化敌为友,你们愿意与祂和好吗?各位,你们有没有家人及朋友是不肯接受的吗?通过今天的信息,你们愿意先走一步,尝试与他们和解吗?
第三种解释
某圣经学者认为人最先把石头收集起来,用来筑墙或房子,但可以改变初衷,或基于别的原因,竟把收集起来的石头抛掉。简言之,这是采集及弃置建筑物料。总括来说,第三种见解是放弃与珍惜 “abandon and treasure”的意思。或许这里的意思是,起初人不识货,视石头为卑贱之物,后来却发现其宝贵,于是重新把它收拾起来(参考诗118:22;太21:42;徒4:11;彼前2:4)。
遗弃父母
把年老的人遗弃于医院内,北美洲人称它为「祖父母遗弃法」。不少人把长者带到医院,然后便突然离去,为此医生及护士便要侦查这些老人家的身份。在1991年,一名女子把其八十二岁的父亲带到爱达荷州爱达州 “Idaho”某处的赛道,然后把父亲遗弃在那里。有医生指出,这种做法并不罕见,单单在美国每年就有十万至二十万名老人家被人遗弃于医院内。
不孝的罪
俗语说:「家有一老,如有一宝。」现代社会,不少夫妻二人需要出外作工。如果家中有长者替他们打点一切,照顾孙儿,预备饭食,实在减轻了年轻一代的工作量。但有些人十分现实,如果发现其父母亲再没有利用价值时,便用尽一切方法把他们弃掉。这是没有亲情,乃是大罪。普遍父母对儿女是有益处的,但当子女觉得年老父母对他们有损时便即时弃掉。
选择轻生
当许多青年男女感情破裂时,他们便胡思乱想,有些更采取报复,对付对方,某些则自寻短见,以死来解决问题。感情破裂,故然是痛苦,但在谈恋爱的过程中,总有些温馨的时间,值得人回忆或珍惜的。为何以消极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呢?最初谈恋爱是甜蜜的,但后来两人发现及不来时,但放弃这段感情。正如传道者说:“抛掷石头有时,堆聚石头有时”。
自杀热点
对某些人来说,十二月是一个叫人十分苦恼的月分。在美国每年就有二万八千人自杀,不少人则拣选在十二月来了结自己的生命。三藩市金门大桥就是其中一个自杀非常热门的地点,单单在三藩市自杀的人就有十分一是死在金门大桥的。自1937年金门大桥开放以来,就有约有一千宗已被证实的自杀案件。据一些报告指出,当人从大桥跳下之前,眼光是遥望着三藩市,而不是望着大海的。有人指出,这是他们仍是想在人群中寻找最后的一个盼望。有人说:「自杀不是一个暂时的方法来解决一个永性久的问题,乃是一个永久性的方法来解决一个暂时的问题。」“Suicide is not a temporary solution to a permanent problem; it is a permanent solution to a temporary problem.” 生命是源自真神,并且是极其宝贵的,人不应随便放弃,却要珍惜和宝贵的。
探索信仰
各位未信主的朋友,或许你们觉得基督教对你们没有什么价值或意义,昔日我也是过内人,不但对基督教没有兴趣,也颇厌恶基督徒。当我认识耶稣基督后,便发现自己先前对信仰有很大的误解。各位,人应放弃继续犯罪的生活,停止叫神伤痛的生活。神爱我们,我们不断犯罪,远离衪的面,叫至高者十分难过。各位未信主的朋友,请你珍惜神所赐的救恩。借着耶稣基督钉死在十架上,宣告神乃是深爱我们的。请珍惜你信主的机会,现今就信主吧!
应有回应
弟兄姐妹,珍惜你是神儿女的身分,我们应多把握机会事奉衪,亦不要随便缺席主日的崇拜。
2) 怀抱与不怀抱有时(传3:5)
不同的翻译
「不怀抱有时」,有圣经学者认为,这处可译作「离开怀抱有时」,而「离开」则含有「相远」的意思,意即与人“保持距离” “to keep at a distance”。
怀抱的解释
某些犹太圣经学者推断这是暗示男女的性行为,但在参照上文下理下,我们只可以说,这种讲法只不过全属推测。「怀抱有时、不怀抱有时.」它可以指拥抱义人及拒绝拥抱恶人。拥抱可代表友好的姿态,而在存有敌意或身处在严重灾难中时,人是不愿意怀抱的。
上主的怀抱
以赛亚46:3至4谈及神怎样怀抱自己的子民。在中文圣经和合本内,第三节的「怀搋」与第四节的「保抱」,于原文圣经本是同一字眼,但它却了用两个不同的动词。我认为谢友王牧师的翻译更容易明白,他翻译说:「…你们自从出生就蒙我抱起,自从出胎就蒙我举起。直到你们年老我仍这样,直到你们发白我仍背起。我已造作,也必举起;我既背起,也必拯救。」在希伯来文圣经内 ,这处分别用了三个字眼。第一个是「抱起」 “to take up”,第二个是「举起」“to lift up”,第三个是「背起」 “to bear up”。这两节的经文里,第一次是「抱起」,第二次是「举起」,第三次是「背起」,第四次又是「举起」,第五次再是「背起」。「抱起」,意即放在臂弯里。「举起」,意为先是举到半空中,继而放在膝上,然后仆在怀内。「背起」,意为骑在肩上或骑在背上。「抱起」、 「举起」及「背起」的动作及次序是多么美好。雅各家亦称为以色列家,乃是蒙神拣选的百姓。以色列人被神抱起、举起及背起,并且神应许必拯救他们,显明衪是何等爱祂的子民。
丈夫的爱
有位男士的妻子被证实患了「阿尔茨海默氏病」或称为「脑退化症」 “Alzheimer’s Disease”,起初太太是胡乱说话,或 发出一些没有意思的问题,后来病程愈崔恶化,需要其丈夫二十四小时的来照顾她。这位太太体重由125磅降至86磅,其丈夫每天如是者,喂她吃东西,替她休俗,替她更换尿布,执拾床铺,清洁房子,预备食物,替她更换衣服;总而言之,为太太的需要,这位丈夫把自己完全的摆上。有时妻子说一两个字,但总不能成为完整的句子。某星期五早上,她忽然说了一句话:「你要我吗?」这句话深深打动其丈夫的心,他便立刻拥抱及给她一吻,并且说:「富丽斯 “Flossie”,当然我要你。」这位妇人说完这话,便返回先前的程状,但这句话却叫丈夫永不忘记。 在这个真实的见证里,我们看见「怀抱有时」背后的爱。这位伟大丈大的背后,满有爱妻子的心。虽然这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,极其美丽,但我们在人世间也看见一个事,就是「不怀抱有时」,人到生命的终结,便要与至爱分开。生离死别是苦难,这种叫人「不怀抱有时」的情况,叫人痛苦不已。
母长颈鹿
在动物世界里,我们能发现不少属灵的真理。于长颈鹿生产的过程中,让我们更能明白世上的苦难。母长颈鹿于高空十呎之上把小长颈鹿生出来,如果旁边有人看见的话,一定会指控母长颈鹿是高空掷物。当小长颈鹿诞下来后,为母的便用脚踢牠,假若牠不起来的话,就接着不断地用脚踢牠,直至牠能站立起来。对门外汉来说,我们会认为长颈鹿十分凶残,连亲生骨肉也如此对待。其实真正了解长颈鹿的人士知道,这乃是爱的行动。母亲这样作,是让其孩子体验现实的环境,一生出来便知道动物世界是弱肉强食,要懂得怎样防备觅食者。母长颈鹿怀孕时是怀抱着其骨肉,但当小长颈鹿出生后便不再怀抱着牠,从表面看来,母长颈鹿是恶待其亲生骨肉,其实如此粗暴行为也是出自爱。有人埋怨神说:「为何神容让苦难在世上?」虽然多人尝试回答这问题,但至今连神学家也未必能给你一个叫你满意的答案。让我告诉你,借着母长颈鹿生子的例子,让我们知道母长颈鹿向初生的长颈鹿所施与的痛苦,让我们苦难是有意义的,在其背后含有母亲的爱。神让世人受苦,叫人有所发现,知道这尘世并没有可恋的地方;此外,借着苦难,叫我们就近这位神,相信及接纳衪,得着永生的福乐。
神的独生子
约翰福音第一章十八节说:「从来没有人看见神;只有父怀里的独生子将衪表明出来。」(约1:18)主耶稣为父神的独生爱子,为要表明这个真理,约翰福音的作者就用了「父怀里的独生子」。借用以赛亚第四十六章三和四节,父神乃是把主耶稣抱在怀中的。
主被举起来
主耶稣说:「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,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。」(约12:32)这处圣经是指主耶稣被人钉在十架上,为世人的罪流血舍身。以赛亚书指出神怎样「举起」以色列,新约圣经却论到基督被人举起来。虽然一个是希伯来文,另外一个是希腊文,但两者均有一种「被举起来」的意思。以赛亚论到神怎样把选民举起,是本于爱。新约圣经提到主耶稣被举起来,也是基于爱的缘故。「神爱世人,甚至将衪的独生子赐给他们,叫一切信衪的,不至灭亡,反得永生。」(约3:16)
你们的决定
各位未信主的朋友,你有没有看见神怎样怀抱我们呢?为何一些父母很喜欢怀抱着自己的孩子呢?什么缘故有些父亲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肩膊呢?这是爱的表现。此外,神爱我们到一地步,借着十架把衪的儿子被举起来,流血舍身在十架上。你愿意得着神的爱吗?